以能源高水平发展支撑经济社会进步

来源:乐鱼官方平台    发布时间:2023-11-03 22:44:22 点击:1次

  作者: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付佳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肖新建

  【摘要】新时代能源安全是多维度的,须从生态文明、清洁低碳、国家总体安全和以人民为中心四个方面把握其时代内涵。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时代,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此,要立足国内外能源市场,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大力推进能源节约高效利用和协同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新时代,要推进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我国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推进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必须从不同层面深刻认识能源安全的新内涵,统筹供给侧和需求侧确保能源供给安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化,以能源安全为着力点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

  首先,新时代能源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的能源安全。如果说党的十八大是我国能源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的转折点,那么党的十九大则标志着我国能源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的定型、丰富和成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党的十九大把能源安全问题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个环节,说明我国能源发展已经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说明之前我国的能源发展已经对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制约。能源发展之所以对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制约,其最重要的焦点在于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煤炭,其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新时代能源安全,要统筹处理好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关系:一方面,积极推进能源清洁化发展,大力推动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推进污染物排放量小的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发展,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给;另一方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能源资源节约、降低污染物排放,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终使能源发展及能源安全供给有效支撑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其次,新时代能源安全必须是构建在低碳体系上的能源安全。2020年9月22日,习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2日,习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又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5%,风能和太阳能建成12亿千瓦以上总装机容量等低碳发展目标。当前,我国能源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意味着高碳化石能源的大幅度减少,意味着当前我国能源发展模式的重大改变。因此,新时代能源安全成为着眼推动低碳发展的能源安全。

  再次,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统筹高质量发展与能源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能源安全理念体现在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统筹处理好能源安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关系,协同推进能源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统筹自身能源安全与共同能源安全关系,推进国际能源互利合作,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进口安全与国内供应安全,做到有序扩大国外供给和加强国内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并行不悖。

  最后,新时代能源安全必须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协调能源安全与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把提高能源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作为主攻方向,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增强高水平能源服务能力,确保人民群众共享能源发展成果。重点抓好供应侧、需求侧及供需之间的协同,尽快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供需动态平衡,通过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增强日常和应急状态下的供应保障能力,构建现代能源安全保障系统,创新综合应用模式,保障民生的清洁能源消费和清洁取暖需求,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时代,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渐突出。面对国内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我们既要立足国内,稳定能源供给能力,加快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能效,节约资源,保障安全,又要面向国际,扩大合作,推动形成共同安全;既要立足当前,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当前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供需不平衡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紧紧围绕影响能源安全运行长期性、战略性、深层次重大问题,深化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一是坚持立足国内,增强清洁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快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和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巩固常规能源的基础地位,积极发展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协调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切实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和能源清洁化水平。

  二是坚持面向国际,着力提高运筹国际资源的能力。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以“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为中心,全面提升能源国际合作质量和水平;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搭建国际能源治理平台,推动双边、多边对话合作机制,推动能源利益共同体构建。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掌握发展主动权。

  三是坚持节约高效,大力提升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以节约优先为方针,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尤其是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着力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优化升级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以能源循环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和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为抓手,加快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四是加强政策统筹,形成有效合力。加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调节,促进供需动态平衡。在供应侧,加大国内一次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力度,鼓励发展清洁能源,扩大能源储备主体、品种和规模,同时充分利用海外能源资源。在需求侧,实行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促进形成节能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强跨行业、跨区域、跨能源品种的有效衔接,为保障能源安全提供全面支撑。

  五是坚持协同创新,推动能源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促进供需衔接。推动能源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进程,建立天然气等能源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健全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领域需求侧管理和应急调峰机制,建立健全能源安全预测预警体系,压实各方责任,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协调保障,确保民生需求,守住安全底线。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为能源转型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②李俊峰、江思羽:《转型时代能源安全问题思考与中国方案》,《中国能源》,2020年第1期。

  ③杜祥琬:《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中国财经报》,2017年6月3日。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上一篇:“能源安全 科学技术创新”论坛:以创新驱动引领未来能源
下一篇: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将聚焦大容量储能等重点领域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