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 尹明:“三层次”能源安全观及对我国的战略启示

来源:乐鱼官方平台    发布时间:2023-10-06 22:35:23 点击:1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能源是国家运转与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国家的生命线。在俄乌冲突影响持续外溢,美国持续推动自身及其盟友与中国“脱钩断链”的大背景下,能源安全有哪些新变化?对我国有哪些战略启示?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分析的重大问题。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爆发,人类对于能源安全的研究和认识继续扩展与深化,但目前尚无统一认识。例如,国际能源署(IEA)提出以稳定原油供应和价格为中心的能源安全概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能源安全是一种以合理的价格保证能源的持续供应,从而支撑工业和经济正常运作的状况;也有人将能源安全的概念延伸至能源供应链和能源基础设施的安全,甚至还包括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等。人类对于能源安全的多样理解,也说明能源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

  当前,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在阻力中艰难前行,世界经济在疫后艰难复苏,俄乌冲突对国际地理政治学、国际能源市场与供需格局带来深远影响,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不断被破坏,能源、粮食大宗商品供应,国际经贸规则和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在俄乌冲突中,能源领域被开辟成为“第二战场”,油气成为美欧制裁俄罗斯的重要工具,甚至跨境油气基础设施也成为攻击、破坏的目标。能源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俄乌冲突及其影响持续外溢的大背景下,能源安全具有了更多的地理政治学对抗属性,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任何环节都有几率会成为打击对象,国际法、国际惯例、市场规则和道德责任已经没办法真正约束对能源领域的打击目标和打击方式的选择。

  深入分析后发现,能源除了商品属性外,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属性、金融属性和对抗工具属性;能源安全从经济、技术、供应链、产业和生态等多维度影响国家总体安全。下表从目标维度、客体、主体、空间、手段和内容维度对传统的能源安全和新的能源安全进行了比较。

  以上分析表明,能源安全对抗已经从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两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外在表现看。新的能源安全对抗日益呈现出打击对象扩大化、主体对抗尖锐化、攻击手段多样化等变化。新的能源安全对抗已经从境外能源供应链和国际能源市场,逐渐延伸到境内能源产业链、产业体系、国际收支、社会稳定、国家主权和政权稳定等。

  从内在本质看。传统能源安全的要求主要是确保自身能源供给安全,而现代能源安全的本质要求更强调自身能源产业链(包括资源供给、系统运行、能源价格、产品营销售卖与能源科技、能源战略等)的任何关键环节或现阶段无法替代环节都不被外部势力控制。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能源资源需求量大、持续发展时间长的新兴经济体而言,确保能源安全的核心要求就是自身能源命脉不能被外部势力所掌控,做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我国任何一个时间里都要将能源资源本土保障能力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准,确保本土有足够的能源资源储备、生产、输送能力和对国际能源资源的本土替代能力,确保新能源关键技术的高自主化,确保能源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完善。

  从以上变化能看出,影响能源安全的因素更多更广了,对能源安全的本质要求慢慢的升高,对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和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性、对境内能源应急保供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加高的要求。现代能源安全至少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层次是在国际能源领域(包括市场、境外通道等)有限冲突情况下,本国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要高度自控,确保其不被外部敌对势力掌控或轻易破坏。第一层次是以确保自身能源可靠供给或价格可承受为目标的能源安全,简称“能源供给安全”。能源供应安全对抗是以影响能源国际市场的供需和价格为主要手段,辅之以控制或破坏能源国际重要运输通道等手段,以获得更多的能源相关利益。能源供应安全属于国际能源市场安全。

  第二层次是在国际冲突加剧,影响从能源领域向经济社会领域延伸情况下,本国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应具备足够韧性,有能力(本土资源保障、储运销用能力)确保经济体系正常运作。第二层次是以确保自身经济体系、产业体系安全为目标的能源安全,简称“能源经济安全”。能源经济安全对抗是通过深度破坏对手国家的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为手段,实现削弱其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能力的目的。能源经济安全属于国家经济安全范围。

  第三层次是在国际冲突加剧到呈现为战争形式情况下,本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在遭受严重打击和破坏后,仍有能力保障国防能力、关键基础设施和战略产业用能。

  第三层次是以确保自身国防安全为目标的能源安全,这属于最高层次的能源安全,简称“能源国防安全”。能源国防安全对抗通常采取一定规模和强度的军事打击手段直接摧毁对方的能源关键基础设施,削弱对方的国防保障能力。能源国防安全多是与战争相关联,属于国防安全范围。

  第一层次的能源供应安全和第二层次的能源经济安全属于和平时期的能源安全,通常可采用外交手段、谈判方式化解。第三层次的能源国防安全侧重于战争时期的能源保障,具有供给手段极端、破坏效果非常明显、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特点,因此,不能用常规战略、策略思考分析,需要放到国防体系中整体考虑和系统谋划,需要国防、能源、科技、工业、运输等多领域协同。因此,本文重点讨论的是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经济安全。

  采取“三层次”能源安全观,仅仅围绕能源安全问题的,有助于将能源安全概念更加具体化和场景化,有助于根据能源安全问题的性质、动因、影响的不同,提出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的规避方案和预防消除策略,避免了脱离实际地谈论和分析能源安全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能源安全特别强调高韧性的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而“韧性”是一个整体性效果描述,要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在能源资源方面,韧性重点体现为从境内或其他来源对进口高风险能源的可替代性;在储运调配方面,韧性重点体现为储备能力强,调配及时科学,管网运行可靠性高;在用能方面,韧性重点体现为战略性关键行业企业用能有保障,用能系统灵活性高、调节性强,可与供给侧高效互动。

  能源的属性日益复杂化,能源安全相关议题已经从能源行业性对抗,发展到国家经济和产业对抗,进而成为军事、国防、地理政治学对抗的重要载体。这给我国带来重要的战略启示。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判断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水平高低,关键是看其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是不是真的存在被外部势力所控制或影响的环节。维护供给和能源经济安全的核心任务就是,确保自己的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不受制于人。这也是和平时期能源安全的核心要求。

  在和平时期,这个核心要求往往被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中的“规则”所弱化,甚至所掩盖。2022年2月24日的俄乌冲突爆发后,能源被贴上了政治标签和战争符号,能源领域成为美、欧、北约与俄对决的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能源对决中,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遭到攻击和人为破坏、油气交易价格被人为限制、综合实施结算保险金融制裁措施,以此实现减少敌方国际收入、削弱其对军事行动庞大消耗的支撑作用、制造社会和政治混乱等目的。市场规则、契约精神和市场经济所倡导的“信任、信用、信誉”被抛到一边。

  另一方面,市场是在一定和平条件下,被规则、机制所包装的市场各参与方之间实力较量的场所。市场是在和平条件下依靠规则、机制运转的,而规则、机制也是各方势力采取和平或文明方式较量的结果,但是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这些市场规则和机制可以每时每刻被撕毁。因此,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下,提高自身总实力和抵御风险的韧性和快速修复能力,一定要把能源命脉握在自己手里,才是能保证能源经济安全的主线逻辑。

  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无常,需要未雨绸缪,长远谋划。俄乌冲突尽管已经深刻改变了国际能源供给格局,俄罗斯实施能源东向转型,加大与我国的能源基础设施相互连通和年输送规模。但是国家间利益纷争常有发生。从发展的新趋势看,俄乌冲突已严重破坏了俄罗斯的经济体系、产业体系和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在未来一个时期(十年或二十年),我国会成为俄罗斯能源资源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之一。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俄罗斯有可能通过影响供给量、价格等方式获取更多利益,影响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因此,我国需要继续坚持进口能源来源多元化,结合国际地理政治学、国际市场变化等因素,合理进口俄能源,将俄罗斯能源资源纳入我国多元化进口能源体系之中,而不能形成我国过度依赖俄罗斯能源的局面;增加中俄两国本币交易规模,加强经贸、制造业、科技、农业、矿产业等方面合作,推动双方在深化多领域互利合作的同时,增加政治互信,筑牢我国能源供应和能源经济安全的“防火墙”。

  启示二:持续加强和完善我国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提高我国和平时期能源安全的关键

  过往的三次石油危机和其他能源市场冲突事件表明,国际油气资源供应链仍然是最容易被外部势力控制甚至破坏的环节。油气能源资源属性日益复杂化,破坏对方的能源安全已成为阵营对抗、打击对手的重要手段。可国际化交易的油气能源大宗商品具有了更多的政治属性、意识形态属性、武器工具属性。当前能源安全的重点已从“能不能买得起”的单纯市场问题,转化为“能不能买得起”与“能不能运回国”的综合性问题。

  油气对外依存度是衡量一个经济体能源安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处于高位,图1给出了我国近年来油气煤对外的依存度。2021年,我国进口石油总量的92%是通过海运。除巴西和俄罗斯外,其余五大原油进口国的航运路线均需通过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具有较大的通道安全风险。近中期,我国的油气能源资源进口通道和高对外依存度是我国能源安全的“软肋”。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在注重国际市场开发的同时,应加强本土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实施增储上产,不断完备自己的能源供应链。

  图 中国石油、天然气、煤炭近年的对外依存度(来源:国家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新能源发展相关的永磁发电机、动力电池、储能装置等与稀土、锂矿、镍钴锰等关键矿产资源紧密相关。随着新能源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全球围绕新能源产业关键矿产供应链和核心技术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日渐活跃。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关键矿产储量并不丰富,金属矿产中仅锂矿占比超过全球的10%,其余金属矿产储量均低于6%。我国是全球新能源装机存量和增量顶级规模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供给国和动力电池供应国,因此,非常有必要关注新能源关键矿产对外依存度风险和供应链国际动态。

  近年来,欧美正在加紧重构新能源关键矿产供应链。2022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宣布《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European 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旨在确保锂和稀土等关键矿物的供应安全。同时,美国正抓紧推进能源关键矿产国际联盟和“矿产安全伙伴关系”,打造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新的能源关键矿产供应链。

  在此背景下,我国应重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在国际上,积极开拓新能源关键矿产上游市场,从股权、贸易、市场等多方面开展资源国的务实合作,加强与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加强陆上和海上新能源关键矿产资源勘探和资源储备,加强关键矿产产品回收再利用,加强关键矿产资源有关技术研发创新,重视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保护。

  油气是当今全球可标准化、规模化交易的大宗商品,我国作为全球原油、天然气进口量最大的国家,能源安全既深受国际能源市场、国际通道影响,又与国内能源勘探开发能力、储运炼化能力和能源科技装备水平紧密相关。因此,加强我国的能源安全水平需要将境内能源本体安全和境外能源外部安全统筹谋划。

  能源本体安全性是指一个国家对其境内的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能源供给的自主可控水平和安全可靠程度。能源本体安全涉及能源战略、战略性能源资源、关键矿产资源、能源关键基础设施(如炼油厂、发电厂、油气管网、电力网络及相关信息通信设施等)、能源储运设施(重要的铁路、航运、公路和储气库等)、境内能源市场、能源使用等。通常,一个国家能源内部安全更多是与本土安全体系、安全保障力量有关。对于能源本体安全,一个国家能采用行政政策、市场机制、应急措施调控等多种类措施和手段。一个国家境内能源供需关系和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管理上的水准,也决定了其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程度和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脆弱性,也是决定该国能源安全水平的主要方面。

  对于我国而言,加强能源本体安全的关键是要坚持先立后破,大力加强能源“五力”建设,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一是加强本土能源资源的保障能力,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增产上储,确保本土油气资源量与产量、储备规模同步增加;二是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能力,保持煤炭生产能力稳定,积极开展“三改联动”,重点推进“沙戈荒”风光大基地配套煤电;三是加强清洁能源多元发展能力,积极地推进中东部分布式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与工业、建筑、交通等融合发展,加强远海风电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鼓励重视“源网荷储”集成一体化发展;四是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能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建立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发展的市场机制,充分的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提高能源全环节运转效率与发展质量;五是发挥制度优势,大力加强统筹能力,统筹推进东西部协同发展,统筹推进煤炭与新能源的优化组合关系,统筹推进能源转型与产业转型的关系,统筹发挥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

  能源外部安全性是指一个国家对境外能源的获取能力、议价能力和归国能力的总称。能源外部安全主要涉及境外能源资源获取能力、议价权、运输通道和运输船只、境外管道、境外电力设施等相关安全问题。通常,一个国家的能源外部安全的薄弱环节、不可控环节越多,越容易遭受打击,是影响国家安全的主要方面。能源外部安全和本土安全之间通过国际能源市场、供应链和基础设施三种主要途径相互联系和影响。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我国需要比以往更加重视能源安全问题,应大力提高本体能源安全,夯实安全基础,加强军事保障能力与远洋航运能力,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加强与重要能源生产国、过境国的政治互信和经贸关系,积极拓展国际新市场,建立境内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参与和引导国际能源市场规则制定与完善。

  “能源备份”是一种未雨绸缪的主动防御,是基于安全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的权衡做出的理性决策。“能源备份”更强调战略性能源资源的来源多元化——国内、国外以及国外不同来源,更强调能力建设——非正常状态下(如发生地缘冲突造成“被断供”、被别国用于“讹诈”和威胁的时候)的能源系统的快速转换能力、关键卡脖子技术的突破能力、核心用能系统的自主控制能力。

  将“能源替代”定位于在“能源备份”基础上的对高风险能源、高碳能源的舍弃,在能源安全的前提下,能源更清洁、经济成本可承受。“能源备份”是在为“能源替代”做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的准备,是发展能力、发展空间和发展信心问题;“能源替代”是手段,是低风险能源、低碳能源对高风险能源、高碳能源的实实在在的取代,是转型问题。“能源替代”假如没有很好的“能源备份”基础,将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因此,统筹能源发展与风险,并不是简单的“能源替代”,至少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统筹两个“备份”——能源资源上的来源备份、终端使用上的基于低风险能源的技术路线备份;其次是在技术与经济可行情况下的低风险、低碳能源技术路线对基于高风险、高碳能源技术路线的替代。

  在能源来源方面,应该强调“来源备份”。在提高自身油气等资源生产能力、增加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通过来源的多元化实现国内与国外之间互为备份、国外不同来源地之间互为备份。在非一般的情况下,“备份”可以被迅速激活,化解面临的问题与风险。

  在能源使用方面,应该强调“技术路线备份”。处于对“被断供”和“被政治化”风险的考虑,将我国主要能源分成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类。我国在做好“来源替代”准备的同时,应该加快基于低风险能源技术路线对基于中高风险能源技术路线的备份(不是绝对的替代,而是在技术、经济可行情况下的替代),形成面向终端用能(如工业生产用能、交通用能、采暖用能等)的基于不同风险等级能源的差异化技术路线协调发展的用能新格局,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能源供需、交易新机制。

  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下,能源安全已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能源包含了商品属性、政治属性、金融属性和对抗属性,能源安全正在从能源供应安全向能源经济安全甚至能源国防安全不断延伸。俄乌冲突深刻影响了能源国际市场、能源国际格局,也深化了我们对于能源安全的认识:牢守能源安全底线,持续加强我国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大力加强能源“五力”建设,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将能源清洁替代上升为“能源备份”国家战略。

  对于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经济安全,要区别开来,既不能一说能源安全,就如洪水猛兽,如临大敌,草木皆兵,影响了正常生产生活;也不能放松警惕,任由经济安全或国家安全风险敞口。我国应在牢守能源经济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加强能源供应安全风险预防和应对,持续提高我国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夯实本体安全基础,坚持开放性经济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好外部安全环境。

  对于能源国防安全,我国应结合当前地理政治学斗争形势和发展研判,建立国家层面跨部门机制,系统调研分析,制定多场景预案,研究编制能源国防安全战略,着力打造由能源供应安全、能源经济安全和能源国防安全共同构成的“三层次”国家能源安全体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9月15日,在经研论电·2023年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主题,研讨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新理论、新模式,分享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共同推动

  【编者按】随着全球化和能源相互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能源问题研究越来越需要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格局。为此,《中国电力》公众号联合国网能源院智库运营分析小组成员王龙丰、张佳颖、朱瑞、刘键烨、程佳旭、冯君淑,共同开设了“国际智库跟踪”栏目,旨在分享能源智库的最新研究成果,持续跟踪世界能源

  作为国家能源局的派出机构,东北能源监管局始终牢记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根本要求,在国家能源局的坚强领导下,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东北能源结构转型、电力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牢记职责使命推动东北能源改革取得新成效新时代以来,东北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取得突破性进展。基

  随着全球化和能源相互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能源问题研究越来越需要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格局。为此,《中国电力》公众号联合国网能源院智库运营分析小组成员王龙丰、张佳颖、朱瑞、刘键烨、程佳旭、冯君淑,共同开设了“国际智库跟踪”栏目,旨在分享能源智库的最新研究成果,持续跟踪世界能源政治、经济

  9月13日,外交部发布《关于全球治理变革和建设的中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中国支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推进能源公正转型,应充分尊重各国不同国情和能力,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应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当前全球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根源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

  一边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发,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加速能源转型已迫在眉睫。另一边,在度夏的用电高峰期,中国电力短缺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平衡好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能源供应也成为当前一大挑战。近日,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能源中国·安全、绿色与繁荣”对话节目邀请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

  伦敦经济学院学者AndrewHammond发表文章,题目是Europe’sdilemmaoverclimateactionandenergysecurity(欧洲在气候行动和能源安全问题上的两难困境)。欧盟的长期全球目标之一是气候行动,但自乌克兰战争开始以来,出现一个巨大的新的政治重点,即保障能源安全。国际能源署将“能源安全”定义为以可承

  9月7日,能源安全与煤炭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由山西省能源局、中煤集团、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以“筑根基更清洁向智能”为主题,聚焦煤炭产业绿色、智能、安全发展,一同探讨煤炭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进一步夯实能源安全生产基础,为煤炭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助力、借鉴

  在非化石能源尚不能安全可靠替代传统能源的情况下,煤炭仍承担着能源安全兜底重任,认清能源资源禀赋就显得很重要。“长期以来,大家习惯于用‘富煤、缺油、少气’来形容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客观分析不同能源资源及其消费贡献,我认为使用‘缺油、少气、相对富煤’,更契合我国能源资源的真实的情况”。

  9月7日,能源安全与煤炭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由山西省能源局、中煤集团、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以“筑根基更清洁向智能”为主题,聚焦煤炭产业绿色、智能、安全发展,一同探讨煤炭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进一步夯实能源安全生产基础,为煤炭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助力、借鉴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新华社雅加达9月7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18届东亚峰会上讲话。其中谈到,今年东盟以“东盟举足轻重:打造经济稳步的增长中心”为主题,高度契合当前形势和地区国家需要。我们要把促进增长放在更优先位置,把更多智慧和力量用在谋合作促发展上。要坚持经济全球化,持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9月27日,国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绿色低碳公共机构遴选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省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聚焦重点、因地制宜、同类最优”的原则,采取专家评审、实地核查等形式,最多推荐10家公共机构,应覆盖机关、学校、医院等不一样,其中每个重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日前,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开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原文如下: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开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近年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8月17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3〕1030号)。《指导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大量应用,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随着产业加快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新能源设备将面临批量退役问题。为此,需积极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组织并且开展绿色低碳县城试点创建工作的通知,遴选部分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县城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因地制宜实施一批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功能完善、绿色建筑、绿色建造、清洁能源利用等建设项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组织并且开展绿色低碳县城试点创建工作的通知各市住房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9月22日,湖州市吴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吴兴区居民生活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重点实施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扩大绿色产品服务新供给、建设绿色低碳新城乡、创建绿色生活示范试点等四大行动。关于印发《吴兴区居民生活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高新

  9月20日,国网天津经研院“港口好‘风光’——打造大型港口‘绿色零碳’样板行动”项目,通过“金钥匙·面向SDG的中国行动”预评审,获得了“金钥匙·荣誉奖”资格,并受邀参加路演晋级赛。“金钥匙·面向SDG的中国行动”旨在寻找并塑造面向SDG的中国企业行动标杆,讲述中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的故事,为推

  9月5日,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上,深能环保龙岗能源生态园项目荣获“生态环保产业绿色低碳案例”,彰显了深能环保在围绕废弃物资源化助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责任担当。共同获此殊荣的只有12家企业。龙岗能源生态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9月25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并且开展2023年度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详情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并且开展2023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3〕2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

  “ESG不是一种束缚,是通向净零世界的新要求、新动能。”“ESG理念在投资领域的实践,已成为全世界趋势。”“ESG考量已成为重新定义企业价值、重塑金融方向的主要的因素。”9月13日-15日召开的“2023ESG全球领导者大会”释放出加速推动ESG体系建设,与国际规则接轨的信号。全世界内,从自发自愿到强制披

  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绿色成为各行业发展追求的“底色”,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等概念应运而生。金融如何助解经济发展中的“转型之痛”?22日到24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转型金融受到关注。专家一致认为,金融不仅要着眼于“纯绿”或接近“纯绿”的经济活动,还应鼓励发展转型金融。近日发

  2022年,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电力发展不断呈现新面貌:珠江两岸,粤港澳大湾区电网“背靠背”互为支撑,社会生产生活所需电力供应得到有力保障;独龙秘境,“电力天路”翻越高黎贡山输送稳定可靠电能,为独龙族乡亲接续奋斗乡村振兴再添新动能;祖国南端,“一张网”覆盖海南全岛

  9月26日,《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一书在京首发。本书出版发行,是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生动实践,有助于社会各界更好地把握“双碳”目标下的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汇聚起推动能源电力行业高水平发展的强劲动力

  【编者按】随着全球化和能源相互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能源问题研究越来越需要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格局。为此,《中国电力》公众号联合国网能源院智库运营分析小组成员王龙丰、张佳颖、朱瑞、刘键烨、程佳旭、冯君淑,共同开设了“国际智库跟踪”栏目,旨在分享能源智库的最新研究成果,持续跟踪世界能源

  杜敏在9月15日举行的经研论电·2023年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吴冰指出,要坚持系统思维,聚焦需要突破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需要探索的管理模式、政策机制,加快取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际成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对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大势的准确把握,也是对电力系

  9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工业与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出席,丛亮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发布会部分图文实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8月份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能源行业要一直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做好新型清洁能源的“加法”和传统高碳排放产业的“减法”,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保持良好势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3.8亿千瓦。截至2022年底,全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服务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好祖国亮丽山河,能源行业拥有极大的可操作性与巨大的腾挪空间。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能源行业是主战场。在这个主战场上,传统能源是过去和现在的“压舱石”,非化石能源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定需要统筹好

  大力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慢慢的变成了保障世界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必然选择。2022年,全球有60多个国家超过10%的发电量由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提供。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33.72亿千瓦。新增装机容量达2.95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83%,增长率9.6%。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

  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致力于为各合作国提供跨国跨区域联网、高压交直流输电、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网、新能源及其接入等领域一体化解决方案。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回顾过去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世

  在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2023年9月17日,南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尊敬的各国领导人,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美丽的“绿城”南宁,出席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10天

  我国正在深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快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慢慢的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目前,多个省市已开启虚拟电厂试点建设及运营,并出台配套政策文件。但虚拟电厂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其概念内涵、技术特性、运营模式等尚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造成部分

  以长时储能+新能源的技术路线,可以更大规模的去替代CCUS+化石能源+新能源的技术路线。——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系统所前瞻室副主任王铁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储能网2023年9月11-12日于宁夏银川举办“2023储能市场化创新应用论坛”。会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系统所前瞻室副主任王铁柱

上一篇: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能源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下一篇:能源安全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