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能源安全问题与应对

来源:乐鱼全站app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3-12-03 18:00:58 点击:1次

  就我国而言,我国是全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我国又是一个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全国总人口数占世界总人口的20%,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煤炭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42.5%,人均石油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7.1%,人均天然电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3.2%。因此,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已引起了国内经济界、能源界人士的广泛重视,能源尤其是石油对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显现,保障能源安全,是维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环境质量的下降,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达成共识。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各国重新界定了能源安全的概念,在国家能源发展的策略中,增加了能源的使用不应对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构成大的威胁的要求。能源供应、经济竞争力和环境质量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二,国家能源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用客观尺度(指标)作比较,既可在不同主体(国家)之间作比较,又可对主体自身历史与现在的状况进行对比。因此,能源安全可以从两个大方面来衡量:一方面,从历史(纵向)的角度来说,能源安全就是一国的能源资源供应以及对能源资源的使用能够保障国家发展的需要。这里的发展应该包括发展与可持续的发展两层含义,自然经济中生存是发展的绝对前提,而在市场经济中生存是发展的相对前提,有了发展才能生存,国家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是考核国家安全的主要尺度。能源保障国家发展安全又可以从能源供应与使用两方面来衡量。能源供应安全家在能源方面有足够的储备、生产和销售经营渠道可满足国家在可预见到的将来对能源的需求。能源使用安全是指在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生态环境破坏)被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之内,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能源供应安全是保障国家发展安全的基本需要,而能源使用安全则是更高层次上的追求。另一方面,从空间(横向)的角度来说,能源安全就是一国的能源供应以及对能源资源的使用能够保障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国家不仅要满足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还要应对竞争对手的威胁而优先发展,也就是满足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在国际竞争中争取相对优势地位从而保障国家安全。以上两个方面构成了国家能源安全的内容。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能源安全观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从最初的“自给自足”安全观到“供应”安全观,再到目前的“开源节流”安全观。具体而言,它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给自足(the energy self-suffi-ciency)”的安全观阶段(1949~1992年)。虽然中国于1939年就在甘肃玉门建立了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但是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原油年产量只有12万吨。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主要油品的自给率仅为40%,50%左右的石油依赖从苏联进口。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采取了自力更生的方针,逐步实施了“自给自足”的能源安全战略。在1959~1962年期间,随着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的发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随后,大港、江汉、辽河、长庆、河南、华北、中原等一大批油田也相继被发现并投入开发,中国石油产量迅速攀升。1963年,中国实现了石油产品基本自给。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慢慢的出现。在全球经济快速地发展的今天,各国都制定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战略。近年来,随着中国石油进口量猛增,中国能源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调整,能源安全的形势正在发生质变,这给中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科技和产业体系等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能源安全问题既是中国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影响中国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解决好这样的一个问题,对于实现“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和完成“十二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动,国家能源安全已不再是单纯的能源问题,对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的关注,正在成为各国新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供应安全为主要出发点的传统的能源安全观逐渐向着所谓综合能源安全(Comprehensive Energy Security)的方向发展,能源安全被不断赋予慢慢的变多过去不为人们重视的新内涵。仅仅强调保障能源供应、减轻对进口能源依赖的传统能源安全观已经显得过于狭隘,无法适应当今人们对综合安全的要求。在一个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时代,突破传统能源安全观,建立综合能源安全观已成为制定国家能源战略的一个必然趋势。

  第一,能源安全是一种状态,它反映了主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处态势的优劣。这里的主体是国家利益,是与能源紧密关联的国家利益,从根本上说它的最高目标是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不受威胁。因此至少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它是一种价值观,能源安全观念是建立在识别与能源领域相关的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这取决于国家的目标,这个目标主要是由社会的目标和领袖的目标组成。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一国社会的价值观还受到全球价值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具有政策涵义,能源安全最终一定要通过国家能源安全政策来保证,这里包含了政策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认识,提出对能源安全的完整表述如下:国家能源安全是指一种状态,即一国消费者或政府认为该国的能源资源供应以及对能源资源的使用能够保障当前及可预见未来的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从而保障国家利益不受伤害以致威胁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能源安全概念的明确提出源自西方发达国家的石油危机。1947年西方发达国家成立了国际能源组织(IEA),第一次正式提出国家能源安全概念。20世纪7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得发达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石油的过度依赖,1973年秋季爆发的中东战争,对石油进行了短期禁运,使得依靠进口中东石油的国家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日本经济从年增长率11.9%降到5%,其它西方国家经济年增长率也由4%-5%下降到2%。虽然这不完全是由于能源短缺造成的,但能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避免和减轻可能再次发生的类似冲击,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重新制定能源战略,积极开展维护能源安全的多边合作,同时采取节能、改善能源结构,实现供应多元化等一系列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战略措施。

上一篇:中能论坛坚持系统观念保障能源安全
下一篇:确保能源安全 助力实现脱碳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快速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