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研究系列|书单

来源:乐鱼全站app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4-01-20 20:12:24 点击:1次

  本书梳理并分析了2019年前后世界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等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市场走向和未来变化趋势;聚焦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中美油气合作、全球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中国天然气国际化合作进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欧盟、俄罗斯、印度和拉美等地区能源发展技术及相关措施、能源转型政策、能源出口计划等,并深入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与能源的关系、中国区域发展与能源消费转型体系。

  本书从能源金融、能源合作、能源市场、经济理论四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能源与经济的相关理论,涉及诸多很有趣的议题,内容丰富又极具功底,是作者多年来对能源和经济问题深度研究和思考的结晶。本书对“天然气人民币”构想展开了多方面的论述,展望了中俄、中非等国家间能源合作的前景,分析了我国能源储备、新能源替代以及全球能源格局的新特点和发展的新趋势,探讨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式以及经济研究和现实经济发展的关联度问题……

  本书立足于世界能源问题,分析了2009年以来,特别是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大幅度下滑以来,国内外能源形势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影响。书中收录了作者已经发表在期刊、报纸、网站上的文章,已经出版的合著、译著的序言或书中章节,以及作者在各种大会上的讲线篇文章,主要内容涉及能源外交篇、能源市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能源环境四个主题,基本涵盖了当前中国乃至世界能源问题的重大议题。

  本书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带一路’倡议与能源互联”国际研修班专家与学员的学术文章。通过来自“一带一路”16个沿线国家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一带一路”倡议框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六大经济走廊、全球LNG贸易、欧洲天然气供应、全球能源转型等多个角度对未来国际能源的互联互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对如何通过加强合作来应对国际能源市场的重大挑战提出了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政策建议。

  本书在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能源状况和前景等做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提出了上下游领域合作方向和重点,认为应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多措并举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同时,认为中国应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丝路能源合作机制,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并针对西半球和北极地区能源潜力和前景,基于构建能源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提出了构建能源“大丝路”的观点。

  本书通过详实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从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清洁能源的必要性出发,全面总结分析了中美清洁能源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清洁能源发展推动因素、清洁能源发展的策略政策及行动、中美两国发展清洁能源合作互动历程、合作现状及潜力、合作的重点领域,以及中美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发展清洁能源合作的冲突和障碍,并提出了未来深化中美合作的政策建议。

  本书回顾了近两年的国际能源市场走势,通过数据分析与理论分析,针对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提出了保障能源安全、应对国际变局的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之上,本书分专题讨论了“一带一路”建设、G20的全球经济治理和能源合作理念、中东地理政治学形势、美国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沙特阿拉伯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内容,并据此提出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机会和建议,具备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

  能源合作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较好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途,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能源合作中,我国与缅甸的能源合作基础最好,也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合作的重中之重。本书主要分析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及中缅能源合作的基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合作目标和重点项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本书首先对中美能源安全关系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动因进行阐释,并用博弈理论假设存在中美能源安全关系的帕累托最优,然后分析各种各样的因素对中美能源安全关系的影响和干预,特别是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其次,对中美能源安全关系博弈形式和收益做多元化的分析,揭示中美合作性博弈的形式和路径。最后,提出中国应该参与制定的中美能源安全博弈规则,并指明中国改变博弈力量结构的能源安全政策。

  当今,全球范围内都在积极推动能源转型,以应对环境污染、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资源紧张等挑战。非洲未来将出现较大的能源需求,而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是实现非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和电力相互连通,保障能源供应、优化用能结构、降低用能成本,是解决非洲各国都会存在的能源困境的重要手段。本书提出世界能源清洁发展及相互连通综合指数,对54个非洲国家的清洁能源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和深入研究,分析其基础特点、优势及短板,明确提升方向和发展重点,为非洲各国走出一条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参考和建议。

  《全球能源治理:理论、趋势与中国路径》较清晰地勾勒了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格局和特征,对全球能源治理进行了理论构建及趋势研判,同时就中国推动全球能源治理面临的形势和选择等进行了一系列坦诚的阐述。本书兼具思想高度和通俗性,在能源业界,它的阅读空间和受众接受程度应当是较高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有关读者从认识的角度,在思维上与该问题拉近距离,特别是用全球眼光重新审视我们如今面临的能源问题。

  环境史是目前全世界史学研究的热门课题,新著迭出。本书是剑桥现代早期英国史丛书之一,从政治、文化、社会、法制乃至心理等多维度全方位分析了16~18世纪伦敦各界对烟雾的认识与因应。作者觉得,1600年的伦敦是一个化石燃料城市,煤炭是穷人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一直增长的制造业的廉价燃料来源。在整个17世纪和18世纪,人们发现产生的烟雾是丑陋的和危险的,这导致了法律诉讼、王权压制、医生试图了解空气的性质、郊区化的加剧以及诗歌和伦敦舞台上城市生活的变化。

  EROI作为能源经济领域新兴的一种方法,近些年来得到国内外能源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EROI的理论方法,并把该理论方法运用到我国大庆油田、生物燃料项目、我国化石能源行业的评价中,充分阐述了这种新方法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全书兼具学术研究和对未来的实践指导意义,是国内研究EROI的开创性著作。

  中国正面对一直增长的能源需求和日益严格的环境标准,结构性矛盾是中国能源问题的重要表现,结构失衡可能会引起的风险和损害是能源安全的主体问题。本书从能源品种结构入手,分析研究了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的安全问题以及对能源总体安全的影响,提出了优化中国能源结构的政策建议。本书对把握中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国家能源安全体系具有启示和参考意义。

  《世界能源中国展望》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在世界能源方面的年度性研究报告,以中国为变量,独立调研、分析与展望世界与中国能源发展的新趋势和相互影响的年度报告,是对当年和来年世界能源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与国际能源署(IEA)《世界能源展望》直接对接、互动分析的产品。以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为背景,以IEA的年度报告为参照,观察、分析和展望中国能源发展趋势。

  本书从能源地理政治学、能源经济理论发展及能源合作的一般理论出发,以世界能源市场的特点和现状以及中亚国家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变化为基础,梳理了中亚国家能源经济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能源战略和主要能源政策变化及趋势,阐述了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伊朗等主要经济体在不同历史阶段制订出不同的中亚国家能源战略及其微妙立场,就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性提出了当前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新机制、战略步骤及对策体系。

  本文主要研究东北亚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提出新形势下开展全方位能源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本书的研究能够为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能源安全战略、开展能源外交、发展与东北亚各国的能源合作提供政策建议,能够为我国能源公司参与东北亚能源资源产区的能源开发提供借鉴,同时还能深化能源经济学等学科有关问题的研究,推动与能源资源有关的理论创新。

  本书以国际政治与经济发展的视角,深入探索世界能源发展动向,并且针对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尝试解答如何安全、持续、稳定地获得有效的能源供应,如何使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模式取得平衡,如何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等重要问题。

  本书为了解密1973年石油危机,收集了数千份美、英、日和阿拉伯国家的原始档案文献,这中间还包括储存在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中的解密文献(其中大部分没形成数字文本,不能网上检索);英联邦外交部对美国海外文件;日本的外交记录公开文件等。通过解读文件,再现了危机中的大国博弈,揭示了1973年油价飙升的真相,解密大国决策的过程,还原石油危机的历史。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创新工程研究项目“日本国家能源战略研究”2013年度的阶段性成果。日本国土面积小,国内能源匮乏,却顺利实现经济快速地增长,发展变成全球经济强国,并且保持世界第二经济体地位长达42年之久;特别是“3.11”大地震后,占发电量29%的日本核电几乎全部停止运行,而国民生活与生产并未受到约束性影响,整个宏观经济仍维持正常运行。日本之所以没有使国内能源短缺这一事实成为其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瓶颈”,国家的能源战略、能源计划以及能源法规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书通过对日本业已实践且臻于成熟的能源政策及其管理体系进行综合性、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旨在为构筑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同时,阐明日本能源政策的价值取向及其运行机理,对未来中日能源合作与博弈亦不无裨益。

  没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就没有现代文明,而现代文明对化石能源的破坏式开采不仅导致了能源峰值提前到来,更可怕的是人类百年现代文明将由此走向终结。本书基于这一背景,向公众讲述“幽灵”的故事。本书用“幽灵”比喻化石能源峰值,回答读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石油峰值缘何可成为幽灵?形成幽灵的基本论据是什么?利益攸关方对石油峰值的观点与态度为何不同?科学技术进步能终结石油峰值的幽灵吗?我们将如何自我拯救?……本书将为您一一道来。

  鉴于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突出地位,俄罗斯在21世纪初期成为国际能源合作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国家。本书以俄罗斯的对外能源关系作为出发点,重点阐述世界能源体系的特征及发展的新趋势,从国际能源安全的角度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资源状况、能源安全政策、能源合作的特点,涵盖主要大国和地区间的能源关系,如俄美、俄欧、中俄、俄罗斯与独联体、亚太国家等,并在新能源革命风生水起的背景下,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形势及战略选择进行了探讨。

  俄罗斯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自然资源大国。如何充分的利用这一自然优势,使其不仅成为俄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且还能成为彰显俄罗斯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成为俄政治、外交和安全保障方面的杀手锏,必要时迫使对方做出让步,这一直是普京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其能源战略的核心所在。这本书的作者以日本学者的角度来审视和解读普京的能源战略,讲述了普京上台后,是如何采取一系列铁腕政策,使BP石油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等国际石油大鳄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在俄的资本被排挤却束手无策;又是如何使霍多尔科夫斯基、古特谢里耶夫等俄私营石油公司的大亨们纷纷落马,并将他们的公司收回国有;在将东西伯利亚生产的石油通过管道运往中国大庆还是通过太平洋运往日本的问题上,普京又是如何把中日两国置于天平的两头,在“传统盟友中国和存在领土争议的日本之间取得平衡”的,等等。总之,作者详细讲述了围绕俄罗斯的能源而产生的经济利益、政治目的和外交攻势,这些不仅是经济学家、能源专家、政治家和外交官们所关心的话题,同时因其角度新颖、内容独特、表述活泼,极具可读性,还能引起众多读者的关注。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全球化使相关国家受益的同时,也使“经济瘟疫”和贫富差距等问题全球交叉感染。在全球化浪潮冲刷下,实施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保护本国经济利益,成为不少国家自卫和抵抗全球化弊病的工具。本书通过一系列分析俄欧能源贸易案例,阐述经济民族主义对国际能源贸易的影响,总结国际能源贸易的共同规律,对促进能源冲突管理上的水准的提高、推动良性国际能源关系与新型大国能源关系的构建提供一些参考。

  能源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深刻影响着各国对外战略和国际关系走势。目前,世界能源格局正发生深刻调整,俄罗斯及中东各国都开始调整油气出口方向,全球能源消费重心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转移。同时,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技术的推广,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已成为全世界倡导绿色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行动的焦点。因此,开展能源专题研究具备极其重大的学术价值与战略意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世界能源领域前沿技术发展综述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板块最新参考资料(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