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能源安全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乐鱼全站app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3-10-06 22:26:46 点击:1次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源安全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伴随经济稳步的增长有日益扩大之趋势,能源对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显现,能源供给相对不足、能源结构不合理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凸显。因此,探究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保障能源安全是维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能源安全,意指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某一时期或特定阶段内,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在保持能源价格的可接受性、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国家政治的稳定性前提下,保障能源的持续、充裕、及时地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的一种状态。国家能源安全概念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经济安全性,是指通过维持能源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相互均衡的状态,在保障能源稳定供给的前提下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正常需求。二是能源使用的安全性,即能源的消费及使用不应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构成任何威胁。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是其他领域安全的依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生活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中文版显示,2018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2%,为近50年来最高,此外,2018年中国天然气消费也在继续迅速增加,继2017年变成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之后,又超过日本变成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升至43%。2019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约5亿吨,同比增长9.5%,对外依存度升至72.5%,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天然气进口量1373亿立方米,增长9.4%较上年回落23.4个百分点,对外依存度45.2%,与上年持平。

  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我国又是一个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全国总人口数占世界总人口的20%,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煤炭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42.5%,人均石油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7.1%,人均天然电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3.2%。

  因此,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已引起了国内经济界、能源界人士的广泛重视,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问题。

  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不仅体现在总量上,更体现在结构上。能源安全矛盾集中体现在石油安全问题或油气安全问题上,也就是国内油气资源能不能有效地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当前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能源消费强度较髙,随着经济规模逐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地增加,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升,能源供给不足,供求矛盾一天比一天突出。另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不小,但人均拥有量较低。资源勘探相对滞后,影响了能源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大规模、长距离地运输煤炭,导致运力紧张、成本提高,影响了能源工业的协调发展。

  1、国内能源分布不均,运输成本日益攀高。我国能源资源的空间分布极其不平衡,80%以上的煤炭储量集中分布于华北和西北地区,约70%的可开发水能资源蕴藏在西南地区的高山峡谷中,一半以上的天然气资源储藏在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大量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也大多分布在分布于西部边远欠发达地区,然而全国2/3的能源消费却位于东部地区,能源生产和消费之间产生严重的空间错位,由此形成了世界上最壮观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能源运输景象。

  2、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对我国能源供应的影响较大。世界能源形势呈现出供应源和需求方同时多极化、多元化的纷繁复杂局面。能源供应受国际能源市场影响大,目前在我国进口石油中56%来自中东,23.5%来自非洲,14%来自亚太地区,剩余的6.5%来自世界别的地方。来源虽然多元化,但仍集中在北非、中东和亚太地区等少数地理政治学不稳定区域。地区局势持续动荡,石油生产和出口极不稳定。此外,进口通道集中度高,风险评估与安全保障力度不足。中国进口石油有70%-80%需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若发生战事或被经济封锁,集中的石油运输通道是当前中国能源安全的重大挑战。国际石油市场形势的复杂多变,增加了我国石油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1、能源消费模式不合理,环保压力不断增大。能源生产和消费环节造成的环境问题严重且难以治理。过去那种以为能源安全即等于扩大供给的观念,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过度消耗资源必然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必然增加的社会治理成本,已不能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

  2、能源结构不合理,新能源和洁净能源开发缓慢。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环境保护,而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结构较难改变。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9%、石油占20%、天然气仅占3.4%、而水电、风电、核能及其他新能源加起来只有7%左右,而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17.8%、石油40.1%、天然气22.9%、水电和核能19.2%。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核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但目前除水电得到相对较好的开发利用外,由于技术开发水平、使用成本等问题,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不到2%,远远低于8%的国际平均水平。

  1、能源技术相对落后影响了能源供给能力的提高。我国能源技术虽然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但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等技术的开发相对滞后,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一些重大能源技术装备自主设计制造水平还不高。

  2、替代能源发展不足,体制机制障碍突出。为缓解能源安全问题,政府重点推进油气资源的替代,支持发展替代能源。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化工产业,推动电动汽车、轨道交通、氢燃料等新能源的应用。但都面临技术水平低、临成本偏高、设施建设不匹配、行业部门缺乏协调等问题。

  习曾给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定下基调,“推动能源体制革命,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明白准确地提出中国要实现能源安全战略的途径,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并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由此,“四个革命、一个合作”作为国家长期战略,成为全国能源高水平发展的实践遵循。

  1、建立新型能源消费观念,降低社会经营成本。全方面推进能源节约,缓解能源供应带来的压力。我国既是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又是能源利用率低下的国家。因此要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强制淘汰高耗低效的落后生产能力,广泛开展全民节能活动,改善产业体系和产品结构,建立节约型经济体系,逐步降低能源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稳步的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高碳向低碳转变。围绕提升产品质量、保护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等对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和科学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尽快走上低消耗、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之路。促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振兴,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最大限度地考虑我国能源安全目前面临的挑战,通过生产、贸易、运输及消费等所有的环节控制能源消费总规模,通过推广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切实调整我国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提升我国的能源自给水平和供给保障能力。

  1、加强能源储备体系建立,增强能源安全保障。国际能源机构要求建立起至少维持消费90天的战略储备量,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分别达158天、161天和127天,中国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对此,一要完善能源储备法律体系,重点考虑国家能源储备制度的功能定位问题。二要建设符合国情的能源储备体系。应当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和企业一同建设能源储备的模式。三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四要实行多元化的国际合作。热情参加能源储备的国际合作,来确保本国的能源安全。

  2、积极扶持和壮大中国的大型跨国公司,为中国的全球资源战略服务。要积极扶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从事跨国油气开发与经营,使得它们有能力参与国际资源勘探、开发、加工、销售、贸易等领域的国际竞争,为中国在国际资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3、建立多渠道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减少能源来源单一化带来的风险。我国应在现有基础上,加强与中亚、俄罗斯、北非、西非、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的产油国的合作,使我国原油进口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减少石油供应中的风险性。目前中国的油气来源已经构成了多方位、多渠道的格局,这中间还包括海上LNG,中缅、中巴油气管道建设及中土、中俄油气管道建设等多种进口渠道。

  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关键靠科学技术进步。要加强前沿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推进先进适用能源技术的开发应用,提高重大能源技术装备开发能力。要通过科研创新加快太阳能、风能与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洁净能源发展,加大海洋能、核聚变能等未来新型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结构。目前情况下我国尚难以复制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充分发展核电不啻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一个重要方法。加快能源技术探讨研究步伐,不断开发矿物燃料的替代能源,已成为一项事关发展大局的紧迫任务。积极发展清洁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推动能源生产结构多元化,走能源与环境、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路子,是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

  很多发达国家为确保国民经济运行安全,都针对能源供应和储备问题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法规。我国目前的能源立法领域尚有诸多不足之处,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能源安全形势,我们该积极学习国外能源立法经验,尽快研究制定涉及能源安全和发展的策略的法律和法规,实现能源安全有法可依、有法可行、有法律保障。要依靠市场机制和政府推动,优化煤炭企业组织架构,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深化油气行业改革。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逐步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构建合理的能源比价关系。要强化能源管理,健全能源开发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制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投资等经济杠杆,加强信息发布和引导,鼓励能源结构调整优化,鼓励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鼓励新能源、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开发利用,促进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此外,能源安全问题是需要得到国防力量的支持,能源国防建设刻不容缓。

  1、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国际能源合作,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充分的利用我国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热情参加世界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开发与合作, 热情参加国际能源双边及多边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对话与合作,搞好我国能源战略和政策的对外宣传,在开放的格局中维护我国能源安全。

  2、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市场行情报价体系,增加定价话语权。中国作为全球石油消费大国,随着中国需求的逐步扩大及国际市场参与度的提高,中国在国际石油定价权中的地位仍然有较大上升空间。自2003年以来,中国通过推出国内燃油基准价、燃料油期货等手段,着力在亚太石油市场形成有效的价格基准,以促进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原油贸易秩序,进一步形成并发挥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博弈能力。对中国来说,未来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塑造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能源定价线、当前国际环境较为复杂,一方面,我们要正确研判地理政治学冲突影响全球能源安全,规避风险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另一方面,我国应结合能源体制的改革,改革现有能源的贸易制度,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贸易限制,构建多层级,多领域的,广泛的能源贸易体系,以规避他国对特定企业的制裁、封锁。同时应积极与不同的能源出口地区、出口国家加强在多领域合作,实现多种形式的能源贸易方式。国家金融部门应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尽可能多的实行能源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方式,应在此领域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或奖励。

  关于我市节能降耗工作情况的报告市能源局局长王力平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我市节能降耗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2022年节能降耗工作开展情况依照国家、省能耗双控核算原则,2022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3.75%,优于全省中等水准,超额完成2022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4%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贵州省能源局关于2021年省本级煤矿安全生产投入项目清算的公示,公示时间:2023年7月31日至2023年8月5日。详情如下:省能源局关于2021年省本级煤矿安全生产投入项目清算的公示按照《省能源局省财政厅印发关于支持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投入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黔能源煤安〔2020〕62号

  2023年,国际能源供需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如何保障能源安全?作为能源“巨无霸”晋能控股集团的当家人,全国人大代表、晋能控股集团董事长李国彪8日表示,将扎实做好煤炭的增产保供、能源结构调整两个大文章。近年来,能源保供逐渐从应急状态转变为常态化。其间,山西频频成为煤炭保供主力省之一。2022

  河北财政支持碳达峰措施:推动实施重大储能工程 支持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31日,河北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印发《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措施》的通知。政策中提到,支持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实施重大储能工程。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对河北省重大储能项目给予支持,谋划推进抽水蓄能等和总大工程,加快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规模化应用。采取以

  9月1日,±660千伏银东直流输电工程2023年年度综合检修正式拉开序幕。银东直流系统已运行近13年,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投运以来一直处在满负荷运行状态。本次综检将对换流站内及输电线路设备做全面“体检”,深度开展缺陷及隐患治理,确保重点隐患“见底清零”,为直流外送通道长周期安

  云南以水电为主的绿色电源装机超1亿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连续8年保持在90%左右,新能源远景可开发容量超1.5亿千瓦……截至7月,云南西电东送累计送电量突破1.5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帮助东部省区节约标煤约4.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2亿吨、二氧化硫约900万吨,为东西部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积

  国网山西电力董事长 王政涛:牢记嘱托担当作为 坚定不移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争创一流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认真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贯彻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在推动“一体四翼”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争创一流,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作出积极贡献。强化政治担当,推动主

  截至8月27日,±500千伏金中直流安全运作2626天,累计送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8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66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5.3万吨,有力促进云南富余水电消纳及资源优化配置,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金中直流工程是“十二五”期间国家西电东送重点项目,自投产以来,该

  连续30天用电高峰期满负荷运转 “西电东送”成为浙江电力供应“稳定器”

  2023年入伏以来,在高温热浪和经济复苏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多地用电需求高涨,7月浙江全社会用电量达6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1%。截至8月6日20时30分,宁夏灵州至浙江绍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灵绍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首次连续30天用电高峰期满负荷运行,成为今夏浙江电力供应的

  8月7日,记者从国网浙江超高压公司了解到,7月浙江全社会用电量达6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1%。浙江作为能源消费大省,处于能源产业链末端,三分之一以上的用电需求需从省外送入。在经济反弹和高温天气的双重压力下,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预计浙江全社会最高负荷将达到1.15亿千瓦。对此,国家电网发挥特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三大“西电东送”输电工程——龙泉—政平±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累计向江苏输送来自西部地区的清洁水电达6134亿千瓦时。为保障外送能源的接受消纳能力,国网江苏电力多措并举提高电网质量。截

  近日,我国沙漠、戈壁、荒漠新能源大基地首条外送通道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十四五”规划的“三交九直”特高压工程全方面进入建设提速阶段。新规划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大部分服务于我国西电东送战略。西电东送战略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已形成将西北、西南的火电

  国家能源局公开征求《国家能源局行政处罚案件案由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9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国家能源局行政处罚案件案由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3年10月29日。原文如下: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开征求《国家能源局行政处罚案件案由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家能源局行政

  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启动交易,火电行业纳入管控,市场运行平稳、信心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碳排放权配额(CEA)成交量为2.3亿吨,成交额109亿元。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为碳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适时启动交易对于活跃碳市场重要性巨大。(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

  9月26日,广西北部湾陆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海新能)递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冲刺深交所主板IPO上市,公司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3333.33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据了解,陆海新能本次拟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约为52.86亿元,拟投入募资16亿元,主

  2023年9月19日,由国家能源局、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度尼西亚能源与矿产资源部主办,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东盟能源中心承办的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周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国家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在会上发布《2022中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

  山东:全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 研究探索“风光同场”海上清洁能源开发模式

  9月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印发山东省扩大内需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其中提到,全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加快打造山东半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环渤海”和“沿黄海”海上光伏基地,研究探索“风光同场”海上清洁能源开发模式。打造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构建

  9月20日消息,据外国媒体报道,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在周二成功发行了10亿美元的全球绿色债券,这是该公司首次打入全球绿色债券市场。绿色债券是专门为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行业和项目提供资金的债券,这中间还包括化石燃料的替代品电池。LG新能源表示,这1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包括4亿美元的三年期债券和6亿美元的五

  水电是低碳发电的支柱,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大量绿色电力。截至2022年,我国已建、在建常规水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2022年常规水电发电量1.3万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15%。新形势下水电的功能定位将由传统的“电量供应为主”转变为“电量供应和灵活调节并重”,这对水电开发利用意味着什么?我国抽

上一篇: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提升至新高度
下一篇:气温将上升5度威胁人类文明存续?宁高宁、开出应对“药方”!能源成本瓶颈亟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