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安全论文: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来源:能源安全    发布时间:2023-12-08 12:05:41

  2、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部份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3、所有的PPT和DOC文档都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

  4、文档大部份都是可以预览的,金锄头文库作为内容存储提供商,无法对各卖家所售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专业性等问题提供审核和保证,请慎重购买;

  5、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

  中国能源安全论文: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的能源安全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为越来越好的解决实际问题,面对挑战,中国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节能优先、效率为本” 、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推进煤的洁净化技术、能源储备体系与能源进口机制相结合、制定化石能源可持续开采规划等五个方面推进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 、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一 ) 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且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 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 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 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 6.19 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 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 12%,列世界首位。 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2006 年中国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中等水准的 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中等水准的 1/15 左右。而且人均消费量也较低。例如,2002 年,中国一次能源的产量为 13.84 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 14.8 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能源消费量只有 1.14 吨标准煤/人 年,而世界平均值为 2.1 吨/人年。 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表现在,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很明显差别。 ( 二 )能源结构不合理,依然是以煤为主,对环境能够造成严重的污染 在中国现在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约占 68%,石油约占 22%,天然气约占 3%,一次电力约占 7%,煤层气、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则刚刚起步。煤炭所占比例过高。而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导致非常严重的大气污染。目前,中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造成的经济损失占 GDP 的 3%一7%,70%的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90% 的二氧化硫排放量、 67%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来自燃煤。并且中国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环境保护。 ( 三 )能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能源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 1992 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已略低于国内能源消费需求总量。2000 年,能源生产总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缺口迅速拉大,从 1992 年的 1914 万吨标准煤扩大到 2000 年的 23309 万吨标准煤。2002 年与 1990 年相比,能源的进出口分别增长 11 倍和 87.5%,但能源平衡差额由1990 年的2565 万吨标准煤增长到 2002 年的3909 万吨标准煤,能源需求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 从长远和全球的观点来看,能源安全问题就是石油安全问题。而在这一问题上,石油问题尤其突出。 在过去的 15 年里,中国原油产出年均增长率仅为 1.8%,相反,石油消费平均增长速度达到 4.9%,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据国际能源署统计,二十世纪 90 年代,中国石 油需求年均增长 7.4%(全球为 1.4%),全球石油需求增加的 25%来自中国。据 2002 年统计,中国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十一位。中国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 1.87 吨,相当于世界同期人均水平的 7.8%。目前全国剩余可采储量为 23.8 亿吨。储采比为 14.8,已开发油区储采比只有10.9。主要产油区目前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主力老油田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率双高开采阶段,主力油田挖潜效果减弱,稳产难度加大,采油成本上升。 到 2003 年,全球石油需求量 36%来自于中国。中国从 1994 年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消费量不断飙升,2002 年的进口为 6941 万吨,2003 年则上升了 31%,达到 9112 万吨,对外依存度也由 1995 年的 7.6%增加到 2003 年的 36.1%,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据估算 ,到2020 年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 5 亿吨,生产能力有 2 亿吨,缺口有 3 亿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达到 60%左右,与目前美国的水平相当 (美国为 58%)。中国石油进口主要集中在沙特、伊朗、安哥拉、阿曼、也门和苏丹等高风险国家,它们占中国进口石油的 66%。在远东地区,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将为控制该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展开激烈争夺。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石油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对国外的依存度将会逐渐增大。 (四) 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消费浪费现象严重。 在2006 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对世界 59 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的调查排序中,中国资源绩效居世界倒数第 6 位。中国由于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利用率为 33.4%,比世界先进水平低 10 个百分点,而能源系统总效率则更低,仅为 11.2%。根据资料计算,中国的能源利用率只有美国的 26.9%,日本的 11.5%,高收入国家的 20.5%,世界平均水平的 29.2%。另外,中国高能耗的工业比重较大 ,高新技术产业较少,并且存在一些能源浪费现象。 二 、能源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了解决上述陈述的能源问题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中国可以考虑实行以下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 建立“节能优先” 、 “效率为本”的能源战略 这个战略的基本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以最少的能源投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个战略具体又可以分为五个措施: 1、进行结构调整 长期以来,中国能源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因此应该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作为能源节约的战略重点,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2、全社会推行节能工程 在工业方面,可以实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重点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节能管理。支持一批节能降耗的重大示范项目,带动工业提高能效水平。在交通工具方面,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积极发展公共交通,限制高油耗汽车,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在电力方面,促进电机节能和能源系统优化,提高电机运行和能源系统效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加快推广高效电器应用。而在农村,加快推广农村省柴节煤炉灶、节能房屋技术,淘汰高耗能老旧农机、渔船。 同时,还可以借鉴挪威的做法。挪威采取多种节能措施促进能源节约和能效提高。例如, 引进信息性电力账单系统,即所有年电力消费量预期超过 8000kWh 的顾客都会收到电网公司寄来的实际电力消费账单,这套账单系统会显示出顾客当年的电力消费与去年有何不同,并提出在哪些方面可以节约能源的建议,目的在于为了使顾客更加清楚他们的电力消费情况,以促进能源节约。通过欧洲经济区域协定,参加了对一些消费品加贴能源标签的国际合作,电冰箱、冷凝器、洗碗机、洗衣机、转笼烘燥机和家用电灯等都粘贴了能源标签,以帮助消费者选择能效最高的设备。3、加强政府的管理作用 政府可以实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制度,推进优先采购节能(包括节水) 产品,选择部分节能效果显着、性能比较成熟的产品予以强制采购;研究制定鼓励节能的财税政策,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多渠道的节能融资机制,还可以以征税(消费税、环保税) 的方式约束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将各有害物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建立用能耗和环境污染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机制,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管;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水、电、石油和天然气等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能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合理的价格结构;还应加快能源资源价格、市场交易、优化配置、有效使用、生态补偿等方面的立法,解决无法可依的问题。依法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依法追究制造污染,给人民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二) 开发和利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 可再生能源涵盖了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氢能、温差能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一系列技术较为成熟、可规模化开发利用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特别是水能资源的开发成效最为显着。 中国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应该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结合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开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每个地方的资源和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比如内蒙古的风能和太阳能丰富,西南地区的生物质能资源丰富;由于新能源、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能量密度比较低、成本比较高,且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要实现多种能源的互补,比如风能与太阳能的互补;综合利用指的是,比如说生物质能产生的沼气可以发电,用做生活燃料,而沼渣可以作为有机肥;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最终要有经济、社会、环境的效益,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注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2007 年 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2007 年 12 月。朱杨兵: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层次分析 ,载于前沿,2006 年第 10 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2007 年 12 月。杨泽伟:中国能源安全问题 :挑战与应对,载于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 年第 8 期。转引自王碧峰: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讨论综述 ,载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 6 期。 转引自王碧峰: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讨论综述 ,载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 6 期。 李连仲: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载于宏观经济研究,2004 年第 10 期。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挑战,载于福建日报,2007 年 1 月 9 日,第 010 版。 石定环: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载于中国科技产业,2008 年 01 期。 参考文献: 1谷志红,牛东晓.挪威的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借鉴 .载于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 2兰圣伟,周新力.努力构建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载于西部时报,2008. 3李莉.我国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载于生态经济 ,2008. 4鲁光涛.德国发展新兴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载于学习时报 ,2008.

  本文(中国能源安全论文: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本站会员(宝路)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马上给予删除!

  ; html +=备注:如果文件较大,则在大多数情况下要等待一会收到邮件。; 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