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丨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安全形势及对策
来源:能源安全    发布时间:2023-10-10 18:14:34

  能源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保障能源安全摆在突出位置,推动能源安全的物质、技术、制度基础不断筑牢。然而,近年来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国内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均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新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未来,伴随着经济发展、能源转型以及国际地理政治学环境日趋复杂,我国能源安全将面临更多潜在风险和困难挑战。因此,开展我国能源安全形势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夯实能源安全基础、保障国民经济高水平发展极为重要。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能传媒研究院” 作者:曾鸣1 李源非2 王雨晴3)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着力建设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产量平稳增长,2021年我国能源自给率达到82.63%。同时,受资源储量限制,国际进口在能源供应体系中仍不可或缺,2021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3%和45%,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国。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在此能源供应能力发展目标要求下,预计未来我国发生全国性、系统性能源短缺的概率不大,但仍需防控由部分地区能源转型路径设计不合理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引发的局部性、周期性紧缺风险。而在国际方面,由于世界能源消费中心与能源资源富集区域的失衡和错配,加之地理政治学冲突日趋频繁,我国能源进口也将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一是保供与转型统筹难度较大,若路径设计不合理可能引发能源安全风险隐患。当前各地政府密集出台“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和“双碳”行动计划,其重点在于谋划未来5~10年的能源转型路径。在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需求仍保持中快速地增长的背景下,若能源转型路径设计不合理,特别是煤炭退出、新能源发展等政策选择过于激进,或地区政策与全国大局“脱钩”,可能会引起能源供给能力无法匹配经济发展需求,引发局部地区能源供应短缺问题。

  二是清洁能源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未来极端天气对能源安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清洁能源具有“靠天吃饭”的明显特征,除短期供给能力波动显著外,在热浪、极寒等极端天气下有几率发生季节性短缺,需要大量的能源储备和调配支撑,如今年8月以来四川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显著减少43%,水电发电能力断崖式减少约50%。随着我们国家能源转型持续深入,清洁能源供给能力的随机性、波动性将持续放大,极端天气下能源供给需求将进一步呈现出异常复杂的局面,可能以“两面夹击”构成对能源安全的围困。

  一是由于我国境外能源供给来源高度集中,地理政治学环境恶化可能会引起我国能源进口受到“硬封锁”。2021年从中东、非洲地区原油进口占全部进口的72%,超过80%的原油进口需途径马六甲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近年来国际冲突日趋频繁,加之亚太地区地理政治学环境日益复杂,极端情况下,只需对少数航运要道或我国能源进口国进行干预,就将形成对我国能源供给的实际封锁,引发国内能源安全危机。

  二是由于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议价权较弱,在国际竞合关系中或将遭遇能源“软遏制”。现阶段,我国与国际能源市场的互联互通水平有限,特别是中长期协议、期货等金融工具发展相对滞后,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和主导权与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的地位不匹配。此情形下,其他几个国家即便不对我国能源输入通道进行物理封锁,也可能通过干预国际能源价格、狙击国内能源头部企业等手段,引发国内能源市场动荡。随着中长期大国博弈不断深化,来自其他几个国家的价格战、金融战将成为中国能源供给的重大国际隐患。

  基于上述我国能源安全形势分析,从夯实能源自给基础、强化大国能源合作、引导能源消费转型、攻关能源核心技术、优化能源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为超前防范能源安全风险、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供参考。

  立足国内、多措并举,提升能源自给自足和应急调控能力,把能源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一是优化能源供应体系。从全国看,要强化传统能源稳存量保安全、清洁能源优增量调结构的观念,避免能源结构种类单一或新旧不接,产生安全风险隐患。从区域看,要充分尊重各地能源禀赋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差异,坚持先立后破,审慎稳妥引导各地政府谋划好能源领域“双碳”目标实施路径,支持清洁能源禀赋突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地区合理加快转型进程,同时允许传统能源大省站在保障全国能源安全的角度,适当放慢步伐。

  二是建强能源应急体系。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不备原则,围绕我国能源消费核心区,依托重要交通枢纽或能源富集区域,建设一批区域级应急调峰能源储备基地,并统筹规划跨区域油气管网、主干电网、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增强能源跨区调配能力。在此基础上,参考我国粮食物资储备机制,完善能源储备基地的季节性调控策略,发挥能源储备基地急时保供给、平时稳价格的作用。

  强化大国能源合作,提升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影响力和无法替代性,降低国际地理政治学因素对能源安全的影响。

  一是拓展外部能源引入的种类和来源。加快拓展中亚、东北亚、俄罗斯市场,逐步改变我国能源进口过于集中的被动局面。近期,可重点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谈判,通过长协交易或金融合同形式吸收俄罗斯油气出口产能,力争以更低价格锁定更多能源供给。中远期,应持续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往来,特别是鼓励我国能源央企加强在能源勘探、开采领域与外方合作,建立稳定的海外油气生产供给基地。同时,统筹规划好伊朗-阿富汗-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等一批大型陆上能源基础设施,减少对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运输通道的依赖。

  二是积极融入国际能源秩序与全球能源金融体系。把握好期货交易和人民币结算两个关键抓手,推进国内能源市场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议价权与影响力。一方面,稳步做强做大我国油气期货市场,适度扩充油气期货交易品种及交割库容,逐步推动上海油气期货成为亚洲油气定价基准,以降低国际油气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加快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体系,推动能源贸易及投资采用人民币结算,以人民币国际化助力提升我国在国际能源定价方面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推动能源消费清洁低碳转型,引导经济发展尽快走上低消耗、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之路,降低由能源供应压力及油气对外依赖引起的能源安全隐患。

  一是加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顶层设计。深入调研分析各行业、各区域的减排降耗痛点与潜力,合理设置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重点加强高碳排放企业的减排力度,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依托顶层设计解决好地区之间、近期与远期之间的冲突与问题。在此基础上,加强完善碳市场机制,确保碳定价信号能顺利传导到用能终端,以市场化手段引导终端用能加强清洁替代与能效提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推广综合能源服务与智慧能源管理。鼓励依托用户侧综合能源系统建设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与智慧能源管理。一方面,推动传统的“物理能源”消费理念向“能源、信息、服务”综合消费理念转型,有效发掘消纳绿色电力、节能增效管理以及购买绿色证书等多样化需求,提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在消费端的结构占比;另一方面,通过“云大物移智链边”等信息技术在用能监测、分析与管理方面的融合应用,提高电、热、水、气互补利用和梯级利用水平,在提升用能效率的同时显著压缩用能成本。

  将能源技术发展以及对前沿技术的掌握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的一项核心内容,布局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与设备国产化替代。

  一是精心谋划能源技术中长期发展路径。组织专家开展能源技术水平评价,厘清世界能源技术发展阶段、分布格局,对关键领域技术差距做评估,对符合能源转型趋势、符合中国实际的技术给予长远谋划和布局。特别是关注能源体系转型中也许会出现的新的能源安全问题,如能源互联程度日益加深后愈加凸显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超前布局技术反制措施。

  二是推进关键能源技术设备的自主研发和国产化替代。对于关键装备、核心部件等“卡脖子”技术,可参照军工项目的管理方式,进一步强化定点定向的扶持指导,力争尽快取得突破。对于氢能、新型储能等基本具备产业化应用条件的技术设备,适时采用政府或央企采购等方式促进产品的应用和迭代,加快市场化推广进程。对于先进核能、新型非常规能源等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可超前布局高校学科,加快夯实理论基础,力争率先具备向工程应用领域延伸发展的条件。

  三是站在保安全的高度加快综合能源系统相关技术探讨研究应用。综合能源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能源环节、主体间协同优化、互补互济,从而助力将能源安全风险隐患的风险化解在萌芽阶段,避免风险升级失控。建议加快从全局角度、战略高度谋划能源物理和信息系统的耦合模式,突破异质能源耦合存在的时间尺度差异难题,快速推进综合能源系统由理论研究、试点示范阶段向大规模推广阶段发展,为保障能源安全构筑更加坚强可靠的物理平台。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常态风险疏导功能。有序建立更为灵活开放的能源市场体系和价格机制,特别是强化国内与国际、一次与二次能源、能源及其衍生品市场间的协同联动。当能源安全出现风险时,通过成本价格疏导机制,将局部风险合理地疏导至上下游环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从而更好地发挥我国庞大经济体系和市场规模优势,通过风险共担的方式保证各环节承压可控,避免局部冲击过大引起大范围的能源安全问题。

  二是持续健全政府的应急统筹约束职能。对于能源供给严重失衡、市场行情报价大幅波动、国内外环境极端变化等市场无法自主调节的能源安全风险,建议强化能源系统各主体保障能源安全的权责、监督管理机制,明确不同场景下政府对能源市场的介入手段和干预强度,特别是要及时发挥好大型能源央企在保供稳价方面的社会责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9月2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安徽省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文件提出,依托合肥、芜湖省重大新兴起的产业基地,加快布局一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园区。强化整车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全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9日,内蒙古电力集团经济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重力储能技术探讨研究询比采购公布,最高限价30万元。招标要求投标人近三年(2020年1月1日至今)具有新能源或储能研究类相关业绩。详情如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龙门县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全县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力争达到10万千瓦,配套产业链总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方案》中指出,对年度工业产值10亿元以上,且工业产值增速10%以上的新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8日,2023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上,常州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投向发电、储能等领域。据悉,常州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由常州市财政局和常州投资集团、新能源集团、产投集团等市属国有企业一同出资设立,其中常州市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该

  日前,黄石市经信局、市发改委日前联合印发《黄石市支持虚拟电厂(磁湖电厂)建设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出台的19条措施从推动分布式资源有效集聚、推动分布式资源建设与智能化改造、强化关键设备产品有效供给、建立健全虚拟电厂运营机制和营造促进虚拟电厂发展的良好氛围五个方面支持虚拟电厂建设

  近年来,鄂尔多斯深入贯彻落实习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主动承担起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重大政治责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新路子,聚焦市委“三个四”目标任务,打造现代化能源体系,建设“五大基地”,即,建设国家煤炭保障基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28日,中广核南川100MW/200MWh集中式新型储能EPC招标。项目位于重庆市南川区,招标人为重庆广川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项目拟新建设一套基于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储能系统,以110kV电压等级接入电网参与电网调峰、调频服务,储能电站建设规模为100MW/200MW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15日,广东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山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新型储能研发能力慢慢地加强,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设备制造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努力把中山打造成为珠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

  走进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莱北华电储能电站,一排排白色锂电池储能舱鳞次栉比,从外形上看像是一个个集装箱。这些储能设施既能及时存电,又可灵活放电,为城市电力保供起到重要保障作用。“莱北华电储能电站储存的电量,相当于2000个家庭用户一个月的用电量。”华电国际莱城发电厂综合能源服务公司项目经

  9月25日,广东珠海市工信局官网发布《珠海市促进新型储能产业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文件指出:对用户侧新型储能示范项目,自投运次月起按实际放电量给予投资主体不超过0.3元/千瓦时补贴,补贴累计不超过2年。同一项目补贴累计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关于公开征求《珠海市促进新型储能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26日,广东省广州市、江门市再发新型储能产业政策(原文附文末)。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支持新型储能产业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面向新型储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关键零部件研制、产业化推动应用、创新资源整合等需求,在广州市获批建设的产业创新中心、

  世界首条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青海段升级为智慧线日,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800千伏青豫线青海段正式升级为智慧线路,通过可视化在线监测和各类传感器提前预警、实时监测,让输电线路设备实现“开口说线千伏青豫特高压工程是世界首条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也是中国“西电东送”的重要输电通道。工程自2020年底投运以

  10月9日,据“长春新闻”消息显示,经过一年半的加紧建设,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目前主体已建设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其中,电池包生产车间已具备量产能力。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贾增博介绍:“目前PACK(电池包)一线工艺设备已完成调试,并于7月21日实现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9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接受郭永航辞去广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的请求,孙志洋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理市长。据悉,孙志洋出生于1974年5月,吉林扶余人,在汽车行业从业24年。2021年,他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来到广东,成为副省长,同时还当上了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9月2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安徽省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文件提出,依托合肥、芜湖省重大新兴起的产业基地,加快布局一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园区。强化整车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全链

  据韩国《首尔经济》10月6日报道,韩国政府近期推出增加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促进韩国本土品牌销售,但由于采用中国产磷酸铁锂电池方案的特斯拉大幅降价,相关补贴政策收效甚微。在8月份引进装有宁德时代电池的MODELY车型后,特斯拉在韩单月销量暴增10倍,达到4206辆,超过现代、起亚、GM等韩国车企的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10日,银轮股份公告称,为实现用户属地化供货需求,提升公司新能源热管理业务市场占有率,拟在安徽合肥设立全资子公司,首期投资13000万元,主要生产新能源热管理系统产品。本次投资的资产金额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投资期较短,新能源产品产线成熟,能较快形成批产能力。有利于发挥

  9月28日,中国能建发布《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这是中国能建自2012年以来连续第十一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关于新能源业务,报告说明,新能源工程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3550.1亿元,同比增长83.9%;营业收入830.3亿元,同比增长25.7%。大力推进“投建营”一体化,2022年获取风光新能源开发指标1624万千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28日,浙江安泰华储新能源有限公司揭牌及投产仪式成功举行。揭牌仪式结束后,安泰华储新能源项目负责人曾园与伏威光能、康家绿能、ProtexBV(荷兰)等三家公司分别签订了授权合作书。安泰华储新能源项目是浦江县首个落地投产的新能源制造业项目。项目一期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

  10月8日,2023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上,常州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投向发电、储能等领域。据悉,常州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由常州市财政局和常州投资集团、新能源集团、产投集团等市属国有企业一同出资设立,其中常州市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该基金总规模50亿元,

  祥鑫科技:前三季度盈利2.72~2.82亿元 储能及光伏逆变器等业务稳步提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8日,祥鑫科技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盈利2.72亿元~2.82亿元,同比增长61.96%~67.91%。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1.03亿元~1.13亿元,同比增长11.98%~22.86%。祥鑫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客户的真实需求旺盛,定点项目逐步量产,订单量显著增加,公司新能源动力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27日,湖南株洲茶陵县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中南分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签约,拟投资12亿元,合作打造茶陵县风光储充一体化示范(绿色园区)基地项目。项目将依托茶陵100MW/200MWh共享储能项目配套建设分散式风电装机规模暂定100MW、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灵魂拷问”:“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达到7.5亿kW,发电量为1.2万亿kWh。据此判断,到2030年,即便风、光装机翻一番,也只能增加1万亿多千瓦时的电量,届时也还有约2万亿kWh的电量供应空缺。这个难题该怎么解?”“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达到7.5亿kW,发电量为1.2万亿

  新能源行业应对国际风险和挑战的对策——访中关村发展集团资深专家、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董晓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绿色低碳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全球新能源赛道持续火爆。有关机构预测,未来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需求有望大幅度的提高,发电量占比预计从当下的25%快速提升至2035年的51%。与此同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19日,华电新疆塔城多能互补基地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全部并网发电。该项目是国家第二批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项目位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分两期建设,每期50万千瓦。一期选用650Wp/655Wp双面双玻单晶硅组件,新建一座35kV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