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提升能源安全和国际竞争力
来源:能源安全    发布时间:2023-10-17 18:21:44

  一方面,对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而言,根本的能源不安全来自于过高的进口依存度。在当下的国际地理政治学背景下,对于能源安全和价格,以及经济全球化曲折进程的关注,被提到相当的高度。另一方面,供给和需求的缺口、时空不匹配也会带来安全问题,能源安全问题也被延伸到相关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

  安全问题要放到一段时间尺度来判断,从资源可持续度来思考。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系统以传统化石能源为基础,但化石能源储量有限,从资源可获取性或环境保护角度考虑都不可持续。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造就了煤基能源系统,然而从长远看,即便是我们相对富有的煤炭资源,其技术可开发储量也只排在世界第二位,占比为13.4%。它能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托底保供的时间也目之可及,在现有开发技术和消费水平下也只能维持40年,而我国实现碳中和转型的时间只剩不到40年。我国石油技术可开发储量的全球占比仅为1.5%,对外依存度已达72%,这是我国能源安全最薄弱的环节;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也达到45%,且上升速度很快。

  新能源和化石能源不应该是能源安全与否的博弈筹码,这混淆了“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营”与“能源独立安全供应”的含义,两者是不同层面、时间尺度上的概念。一方面,新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营的影响能够最终靠技术和机制的改进来解决;另一方面,新能源也是加强能源安全、摆脱对外依存问题的重要手段。

  以煤炭、石油、石化产品为基础的化石能源,人类已经开发利用很多年,无论是运输系统还是存储技术都很成熟。基于现有的技术体系,以煤炭、天然气为基础的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是在传统能源电力系统经历了上百年逐渐完备的情况下实现的。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稳定性问题,但考虑到本地获取性以及独立性,在能源电力系统受损情况下,或是在交通仓储条件较差的地区,风能、太阳能加上储能的组合,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或许会有较好的表现。特别是,在极端天气和灾害发生的情况下,新能源的韧性未必比化石能源差。

  绿色发展与提升能源安全水平,并不矛盾,二者在很多方面其实是一致的。当下的系统稳定性、间歇性、可靠性问题,需要用更先进的技术、更完善的配套政策、更合理的商业模式来解决。

  化石能源的绿色替代能提高能源安全水平。对石油的绿色替代包括道路交互与通行电气化、公转铁(铁路的电气化)。将来海运、航运是基于生物质燃料还是氢能进行替代,目前还处在探讨阶段。天然气在民用餐饮与采暖领域的替代一定要通过建筑用能电气化。有关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系统从煤炭转型到新能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尚无定论。有一种观点认为,天然气是不可或缺的过渡能源。假设这种观点成为现实,将来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最终替代天然气,不管是发电还是通过电气化替代生活使用,都将是能源安全和绿色的双赢选择。

  对于煤炭,最关键的是转变认知。除了环境角度,我们还需要从资源有限性角度去评价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价值。一方面,煤炭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化石能源,替代它是为保护环境。另一方面,煤炭是很重要的托底能源,还能够存储很多年,应该从根本上考虑其角色定位,从更长时间尺度最大限度来发挥其价值。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成本如此低的今天,我们要优先利用取之不尽的风、光、水资源来发电,减少煤炭等不可持续资源的消费量。我们要把煤炭、石油、天然气尽可能用得更谨慎一些,尽量在没有替代可能的情况下去使用,而且大多数都用在调节长时间尺度储能或者灾备的用途,而不是大量用于基荷发电。

  新能源利用的历史并不长,其需要一个成长优化的过程,正如人类刚开始利用火的时候也没有很好的方法保留火种。风能、太阳能资源的优点是不需要进口,可在本地获取。生物质能的优点是百分百源于自然,如果利用好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社会的循环发展。

  当下要做的重点工作是解决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经济性、技术可行性和相关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等问题。能源系统的碳中和大体上能够最终靠终端高度电气化(探讨经济性、技术可行性)加上电力系统深度低碳化(探讨稳定性、经济性)来基本实现。对于新型电力系统而言,新能源的存储和消纳是有效利用和系统稳定的关键。一方面,在全国一盘棋的大系统层面,要统筹调度促进稳定和平衡。另一方面,鼓励就地消纳、多元综合利用。这就需要在不影响系统稳定性情况下,充分调动非化石能源的灵活资源,比如抽水蓄能、梯级水电、光热发电等,能够为系统提供很好的灵活性调节设施。同时,我们要给予煤电的转型能源以足够的补偿,帮助它们把角色从基荷发电转向系统调节,为系统提供所需的充裕度和灾备。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低碳的世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是21世纪人类一同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绿色能源技术将带来新的增长驱动力和更强的竞争力。

  发展的驱动力来自于技术、劳动力和投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去哪里寻找新的发展驱动力?

  可以肯定的是,依靠廉价劳动力粗放式发展,以及高污染、低技术上的含金量的产品的出口来驱动经济的时期已逝去了。我们要找到新的增长点,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我国在很多低碳技术领域已经领先世界。绿色技术也在助力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方面应关注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健全和发展,首先着眼于“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围绕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增强对电源的预测、储能的配置,提升系统的综合性和多元互济能力。前沿技术、设备和工程攻关主要着力于各种储能技术、新能源发电(光热、地热、海上风电和高海拔大功率风电场景)技术和制氢技术。

  在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方面,应加强与先进国家在经济高效新能源发电、储能、氢能等前沿技术上的务实合作,鼓励国内企业热情参加国际新能源领域标准制定,推进标准体系、合格评定体系与国际接轨,促进认证结果国际互认,加强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对接。

  综合不同口径研究成果的结果为,绿色投资能够达到社会总投资的8%~16%。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的策略与转型路径研究》和中金公司的《碳中和经济学:新约束下的宏观与行业分析》,到2050年,中国碳中和领域累计投资将达到近140万亿元。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额到2030年将达到4.16万亿元/年,到2060年将达到近5.85万亿元/年。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其文章《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投资——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重要加速引擎》中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广义绿色产业总投资潜力可达44.6万亿元,平均约为8.9万亿元/年,约占2021年社会总投资的16%。这些投资将涵盖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风能、储能、高铁等领域。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优点是:一是新能源发展不仅规模领先,而且拥有一系列的突破性技术;二是有着庞大的市场体量、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很多技术能快速迭代,带来成本急速下降的可能;三是管理体制有很强的执行力,上行下达的能力非常强,国家规划一旦成形,政策一旦出台,产业落地的实施能力便非常强。这些在其他几个国家都是不具备的。

  未来的挑战来自以下四方面:一是以煤为基础的能源体系是能源转型的出发点,富煤少油缺气的禀赋无法改变;二是天然气匮乏为能源系统低碳转型带来很大挑战;三是世界第一的能源体系和消费规模带来非常大的转型压力,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经验;四是能源市场机制相对落后,电力市场交易、储能等领域的体制机制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总之,当下是我国推动绿色转型、提升能源安全水平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把能源安全与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韧性进行区分,不要将新能源带来的系统不稳定等同于不安全,从长远来看,这是更安全的选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目前我国已建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抽水蓄能在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能源转型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卢奇秀“2022年是历年来核准顶级规模的一年,年度核准规模超过之前50年的投产总量,全国新核准抽水蓄能电站48座,装机容量6889.6万千瓦

  据路透社报道,乌克兰面临第二个漫长的冬天,能源系统比一年前更加脆弱。数千名乌克兰工程师努力修复损坏的能源设备,但既没有钱也没时间完成冬季前的准备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数百万乌克兰人将有更多没有照明、没有供暖、没有自来水的长夜,企业和其他经济部门也将遭受更多痛苦。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乌克

  从短期来看,为应对能源供给危机,欧洲多国都已出台应急措施,主要方式包括寻求更加多元化的天然气来源、提高天然气储气水平、延长核电站运营年限、为居民提供用能补贴等。但从长久来看,欧洲多国通过大幅度提高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能占比,以期彻底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的能源结构。推动天然气多元化供应去年5

  党的二十大对能源改革发展作出重大部署,赋予能源行业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使命。昂扬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充分的发挥政务运转中枢和参谋助手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综合协调,服务科学决策,抓好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积极宣传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营造全社会推动能源高

  9月27日,陕西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何钟主持召开全省支撑性电源建设调度推进会。会议通报年度煤电建设任务推进情况,听取各发电企业、电网公司和设计总包单位项目建设进展、开工手续办理情况及开工计划,对标年度任务要求,部署当前加快煤电项目建设的有关工作。何钟指出,在各方通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9月15日,在经研论电·2023年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主题,研讨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新理论、新模式,分享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共同推动

  【编者按】随着全球化和能源相互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能源问题研究越来越需要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格局。为此,《中国电力》公众号联合国网能源院智库运营分析小组成员王龙丰、张佳颖、朱瑞、刘键烨、程佳旭、冯君淑,共同开设了“国际智库跟踪”栏目,旨在分享能源智库的最新研究成果,持续跟踪世界能源

  作为国家能源局的派出机构,东北能源监管局始终牢记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根本要求,在国家能源局的坚强领导下,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东北能源结构转型、电力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牢记职责使命推动东北能源改革取得新成效新时代以来,东北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取得突破性进展。基

  随着全球化和能源相互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能源问题研究越来越需要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格局。为此,《中国电力》公众号联合国网能源院智库运营分析小组成员王龙丰、张佳颖、朱瑞、刘键烨、程佳旭、冯君淑,共同开设了“国际智库跟踪”栏目,旨在分享能源智库的最新研究成果,持续跟踪世界能源政治、经济

  9月13日,外交部发布《关于全球治理变革和建设的中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中国支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推进能源公正转型,应充分尊重各国不同国情和能力,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应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当前全球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根源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

  一边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发,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加速能源转型已迫在眉睫。另一边,在度夏的用电高峰期,中国电力短缺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平衡好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能源供应也成为当前一大挑战。近日,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能源中国·安全、绿色与繁荣”对话节目邀请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

  多氟多10月17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广西宁福拟新增注册资本16.1亿元,注册资本由10.15亿元变更为26.25亿元。公司、南宁科晟以1.18元/每注册资本的价格认购此次新增注册资本。其中公司以持有的多氟多新能源94.28%股权作价17.56亿元对广西宁福增资,认购广西宁福14.88亿元新增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

  10月11日,全球资讯机构SNEresearch公布了全球动力电池装车的最新数据。2023年8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66.5GWh,环比上涨14.8%,同比增长48.3%。单月装车量方面,宁德时代继续保持第一,8月装车量达25.4GWh,比亚迪位居第二,装车量10GWh。LG新能源第三,装车量9.5GWh,松下第四装车量4.1GWh,中创

  据国网新疆电力16日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1-9月,新疆电网累计售电量达1292.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3%。从分行业统计数据看,今年新疆电网前三季度全行业用电量为1063.56亿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82.28%;城镇和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达129.67亿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10.03%。从各产业用电数据分析来看,新疆第一产业用电

  10月15日获悉,截至9月底,华东电网光伏并网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达10292万千瓦,最大出力达5900万千瓦,成为华东电网第二大电源。随着受端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华东地区光伏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其中,分布式光伏呈高密度、规模化并网态势,并网装机容量达7626万千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发挥电网枢

  10月16日,兵团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兵团新能源及抽水蓄能开发领域不当市场干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重点整治对风电、光伏、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强制要求产业配套、投资落地等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查找制度机制层面的短板弱项,营造规范高效、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市场开发环境。聚焦20

  天眼查App显示,10月11日,辽能中科(沈阳)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鲁凤斌,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营业范围包括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中科德帮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华能新能源股份有

  “十四五”过半,我们国家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成绩亮眼。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能源装机持续迅速增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加速构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总装机的48.8%,其中风电装机约3.9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7亿千瓦。与“十三五

  10月13日,包头市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在昆区北方启川科学技术创新园揭牌,标志着我市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正式成立。服务本土辐射全国揭牌仪式上,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发布了包头市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包括政策咨询、专利运营、专利专题数据库等几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0月16日,江苏辉伦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用户侧储能项目储能系统设备及服务采购成交候选人公示,据悉该储能项目规模为500KW/1000kWh,第一中标候选人为江苏博强新能源,投标报价138.6112万元,相当于单价1.386元/Wh;第二中标候选人为双登集团,投标报价140.08万元,单价约1.401元/Wh

  10月13日,白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力实施“一三三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白城市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初步形成集群优势显著、发展程度高、产业链条齐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态

  近日,中央印发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知指出,制定实施《规划》是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作出的重要部署。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坚持不懈

  近日,云南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中心成立,这是国内首批次省级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中心,也是南方电网公司首个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中心,为云南省建设内联外通融合互补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基础科研平台支撑。据介绍,云南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中心以关键研发技术为使命,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和数字电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是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过程,也是电网企业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发展的过程。《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报告(2021—2023)》是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阶段性总结。南方电网公司在经

  加快能源行业低碳转型是实现能源行业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能源转型同时也是一条成本上升型道路,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系统的调节成本逐步的提升,辅助服务费用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仅靠发电侧内部消化已经没办法适应当前发展形势,向用户侧疏导系统的调节费用是顺应能源大势之道。在市场机制下,应改

  10月15日获悉,截至9月底,华东电网光伏并网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达10292万千瓦,最大出力达5900万千瓦,成为华东电网第二大电源。随着受端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华东地区光伏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其中,分布式光伏呈高密度、规模化并网态势,并网装机容量达7626万千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发挥电网枢

  【观茶君按】《供电营业规则》的修订是电力行业的一件大事。针对《供电营业规则(征求意见稿)》,中国能源报地方电网与配电网圆桌论坛秘书处组织各会员单位做了讨论,提出了意见建议,并依规定程序于意见征集截止日之前提交给意见相关单位。图片以下为建议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关于几个原则问题一

  《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⑥: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相关阅读:一图读懂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方法论来源:国家电网

  近日,全国首套智能变电站新型电力系统保护设施在河南开封220千伏仪封变电站挂网试运行。该装置有助于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条件下新能源及电力设备的弱支撑性和低抗扰性问题。此次挂网运行的保护设施共四套,包括两套新原理线路保护设施、两套性能提升线路保护设施。新原理线路保护设施应用不依赖电源

  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水平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国发〔2023〕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紧紧围绕高水平发展这个第一个任务,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

  新型电力系统对垂直产业的驱动范围和能力慢慢地加强,在电力低碳转型进程中,实现更稳定、安全的电力系统要付出一定代价。未来能够最终靠市场机制手段,疏导电力低碳转型成本。电力是能源供需双侧实现碳减排的中心环节,受宏观经济稳步的增长、产业体系变化、电能替代等因素影响,近中期,我国电力需求增长空间

  近日,湖北省首个新型电力系统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据了解,成立新型电力系统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服务湖北地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助力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积极探索。共同体成立后,将搭建信息交流与人才供需平台,开展

  《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③: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方法论相关阅读:一图读懂新型电力系统理论创新来源:国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