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研究丨【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年第11期发布

来源:荣誉    发布时间:2023-12-27 23:44:10 点击:1次

  原标题:专题: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研究丨【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年第11期发布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名誉部长。主要研究领域: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ECO服务。在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和ECO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曾获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洪堡奖章”,2019 年 CCTV 科学技术创新年度人物,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华环境优秀奖和国际景观生态学会杰出贡献奖。

  统筹ECO五库功能,筑牢国家生态基础设施——新时代我们国家生态建设理念、任务和目标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陆地ECO碳氮水循环,ECO功能,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主持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单位的 10 余项重大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工作。曾任国家“863”计划信息安全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发表论文 200 多篇,主持研制国际和国家标准 20 多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中国科学院大学密码学院院长、数据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密码学会电子认证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等科技奖项 10 余项,在国际四大信息安全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多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系统结构。

  随着高新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以及为实现“双碳”目标而进行的能源转型,锂、钴、稀土、镓、铟等传统“小众”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应用大幅度的提高,需求增速远高于传统基础矿产,而其全球开发进度与增速却逊于需求增速,全球资源竞争进一步加剧。美欧等国家不断出台应对措施,以保障其战略性矿产供应链安全。2021年11月18日,中央政治局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明白准确地提出确保能源矿产安全,首次把矿产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中国科学院院刊》基于自身“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的定位,特策划组织“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研究”专题,聚焦于怎么样来判断未来全球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竞争格局,如何评价我国供应链安全,以及如何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等国际新形势下亟待回答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期为实现我国中长期矿产资源安全提供战略支撑。本专题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安建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刊》青年编委、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代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刊》青年编委、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共同指导推进。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国际地科联“为子孙后代寻找资源倡议”(Resourcing Future Generation)发起人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经济地质、资源经济与资源战略研究,发现能源资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 S 形规律,创建了能源资源消费增长的极限理论。出版专著 4 部,发表论文 200 余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矿产资源经济与战略研究,近年大多分布在于战略性关键矿产的评价筛选方法和模型、关键矿产安全战略、资源安全评价和海外矿产资源投资战略等领域,较早提出了我国战略性关键矿产清单。

  北京大学长聘教授。主要是做资源安全及产业与城市循环低碳发展研究。现担任国际产业生态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及资源流动与管理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共同主编及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 10 余本 SCI 及中文核心期刊编委。因“对产业生态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国际产业生态学会 Robert A. Laudise 青年科学家奖,因“创造性引领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方向”获环境领域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颁发 James J. Morgan 青年科学家奖。在 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Food、Nature Communications、One Earth、《中国科学院院刊》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 120 余篇。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主要是做资源环境管理、产业生态学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曾获中国生态学学会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担任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和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副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刊》青年编委。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学通报》、《科技导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室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能源资源战略、金属资源物质流和矿产资源大数据等相关研究。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院刊》青年编委。荣获中国地质调查局杰出、优秀地质人才称号,入选自然资源部创新团队骨干成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课题、重点项目课题、国际合作项目,地质调查工程、部委战略咨询等省部级以上项目 20 余项,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资源科学》等资源领域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资源经济与资源政策、资源-能源-环境耦合、物质循环与代谢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技术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重点项目/课题 10 余项。在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地质学报》、《资源科学》、《自然资源学报》等国内外资源环境类期刊发表论文 30 余篇。

  高级经济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务院研究室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中国创新战略和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任。曾任辽宁省阜新市工业生产委主任、辽宁省经贸委副主任、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体改办)主任;国务院研究室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研究司司长、综合研究司司长;中国远洋运输集团董事、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中国远洋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长期从事工业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研究和实践,从事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服务工作,参加多个重点区域发展调研和多项重大课题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是做科技发展的策略研究、创新政策研究和现代化研究等。参加和承担多项国家高端智库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专项等。代表性工作包括参与组织完成“中国至 2050 年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研究”,发表《基于智库双螺旋法的科技前瞻研究》《对科学研究的新认识》《知识创新的原理和路径》《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智能化宏观决策的方法与实践》等。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工程师。主要是做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工作。曾组织参与生态环境部牵头的各类自然保护地评估工作,主笔制订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试行)》(HJ 1203—202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自然保护地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保护地委员会(IUCN-WCPA)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针对自然保护地独特的自然与人类社会耦合系统,研究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 20 余项。共发表论著 100 余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曾长期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目前主要负责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履约相关的各项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理事长。主要是做大熊猫、小熊猫等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首次提出“保护演化生物学”和“保护宏基因组学”新分支学科。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自然资源政策、资源与空间规划编制重大问题等。主持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的重点项目 20 余项。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经济与管理、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的策略和形势分析等。主持或参与自然资源部部门预算项目、中央财政地质调查项目、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等 20 余项。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I 期负责人,嫦娥一号和三号探测器有效载荷总指挥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航天基金会特别奖、国际宇航科学院团队成就奖、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国际合作奖等。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学技术任务局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光电与航空航天系统工程领域相关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工程建设项目协调管理,参与组织研究了多项战略高技术发展规划。

  澳门大学讲座教授,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长期从事新能源电力系统与智慧能源领域的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澳门大学电机与电脑工程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城市综合能源系统调度优化。

上一篇:新动力开展的战略计划
下一篇:大国竞争背景下的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