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科学技术创新之盾 强国家安全之基

来源:荣誉    发布时间:2023-12-29 00:44:10 点击:1次

  习在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快速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作为支撑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要素,科技在新时期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中将发挥核心作用。应通过科技赋能,激发和强化国家安全主体自身能力创新,推进维护国家安全方式变革,有效提升国家安全治理水平。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显著增大,对科技发挥支撑保障作用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安全形势和问题日渐复杂化,科技在保障国家安全中扮演的角色一天比一天突出。我国在不同历史阶段面对的主要国家安全问题不同: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7年),如何维护国家生存安全和主权安全是国家安全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科技支撑保障的主要对象是国防和军事安全;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八大前(1978—2011年),“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不断演进,国家安全所面临的主体问题是如何维护发展安全,科技重点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后至今(2012年—至今),我国面临诸多重大安全风险挑战和压力,外部风险挑战日益增多,大国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和地区性安全问题持续增多,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持续不断的增加,这对科技支撑保障能力提出更加高的要求。科技要素从支撑保障国家安全的“后台”力量逐渐登上“前台”,从“潜力量”演化为“显力量”,新时期将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

  二是国家安全领域内容逐渐多元化和专业化,科技含量增加。2014年,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确定11个领域为国家安全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政治安全等5个传统安全领域,还包括科技安全等6个非传统安全领域。2014年到2023年,国家安全体系内容不断拓展,新增领域(如太空、深海、极地、生物、数据、人工智能等)均属于非传统新型安全领域,具有专业性与前沿性。从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看,人工智能安全、生物安全等领域代表了大国科技竞争博弈的关键方向,其安全治理高度倚重科学技术发展,安全水平和本国该领域科技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具备极高的科技含量。

  三是国家安全与高水平发展深层次地融合,对科技提出双重需求。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安全和发展一定要保持动态平衡。鉴于科学技术创新既是推动国家高水平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保障国家高水平安全的关键要素,发展和安全深层次地融合将对科技提出双重需求。以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粮食安全为例,一方面,要通过提升种业、耕地保护等领域科学技术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供给端确保粮食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防范化解粮食安全风险,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最终实现粮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动态平衡和深度融合。

  相比保障作用,科技赋能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意义。科技赋能国家安全的概念内涵是:通过研发应用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科学技术,形成一种新的方法、路径或可能性,激发和强化国家安全主体自身能力实现既定目标的创新,推进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手段方式变革,加快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比较而言,科技保障侧重维护国家安全状态,而科技赋能更强调主动塑造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包含动态发展概念,体现现代化过程。

  数字化和智能化是科技赋能国家安全的重要特征。在当今数智时代,数智资源、元素与技术已成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和驱动力,国家安全治理需要依靠数智技术进行重新改造和升级,提高运用科学技术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一方面,依靠数智技术能够极大提高国家安全态势感知能力,有助于推动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与防范化解机制;另一方面,数智化能够促进国家安全工作科学化、精准化、动态化与智能化,通过数据的全面获取,实现对数据事实的分析与逻辑推理,为国家重大安全决策提供情报参考,推动国家安全决策的科学化。

  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科技赋能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必要手段之一。面对国家安全对科技提出的新要求,新时期科技赋能国家安全亟待加强。

  一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科技赋能提供技术储备。应针对国家总体安全,加快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针对科技自身安全,重点加强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安全治理的技术研发应用;针对国家安全体系内各个重点领域安全需求,开展关键安全技术研发攻关,解决各类“卡脖子”技术难题。

  二是全面提升科技赋能国家安全的数智化水平。应打造“数智+国家安全”科学技术创新平台,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在各类国家安全重点场景转化应用,服务和支持国家安全工作;加快数智技术领域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着力培养具备良好数智能力的高素质国家安全人才。

  三是完善科技赋能国家安全的制度环境。应研究出台专门的科技安全法律法规,完善优化科技赋能国家安全的法律环境,严格国家科技安全执法;构建完善的国家科技安全体系,强化国家科技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增强科技赋能国家安全的体系化能力。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所有的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化的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稳步的增长和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

上一篇:高考押题国家资源安全问题高考热点人口问题研究
下一篇:能源战略(2035):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及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