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第二届可持续能源发展国际会议举办

来源:荣誉    发布时间:2024-03-22 01:33:20 点击:1次

  12月16日,以“零碳科技、创新未来”为主题的2023第二届可持续能源发展国际会议在北京开幕。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能源行业代表、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一同探讨可持续能源发展的前景和挑战。

  会议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共同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北京未来科学城管委会支持,力图搭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北京市昌平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区长支现伟,中国工程院能源矿业学部主任周守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洁,中国能源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出席会议并致辞。

  沈洁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民间科技交流的主力军,北京市科协愿作为开放合作的纽带,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在可持续能源发展领域搭建更多合作交流平台,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支撑引领能源行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支现伟在致辞中表示,昌平区始终致力于推动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组织相关研究和实践。他希望能够通过本次会议,能够逐步推动各方在可持续能源发展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周守为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工程院始终致力于推动能源矿业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他希望能够通过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促进各方在能源矿业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一同推动该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武强在致辞中强调了青年人才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 “能源与环境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特色人才项目相关情况。目前该项目涵盖了先进储能技术、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节能与能效提升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等七个重点热点领域,各领域都有院士和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已培养了160余位青年科技工作人员,为推进我国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韩布兴在致辞中表示,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在北京市科协的全力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促进了北京地区能源环境事业的交流发展。他强调,随着科学技术创新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引导,零碳科技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他呼吁社会共同努力实现零碳科技和创新未来的目标,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由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主持。他表示,本次会议汇聚了全国及海外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共同探讨可持续能源发展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挑战,为推动该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陈清泉,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加拿大安大略理工大学教授Igor Pioro,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终身正教授李献国,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副校长 Sid Becker四位国际有影响力的专家发来的视频贺词。

  为搭建全球能源学科领域的高质量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全球能源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与互动,共享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拓宽学术研究思路,促进产学研合作,会议邀请杜祥琬、陈清泉、张来斌、侯立安、孙琦、王志章、王顺利、朱维耀、闵永刚、赵丹等十余位能源领域的院士分享主题报告,为与会者提供前沿洞见。

  杜祥琬以“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为题作报告。他指出,当前全球能源环境面临着深刻转变,能源安全事件频发,风险更趋复杂难料。因此,需要加强能源转型,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以确保能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他强调,氢气、CCUS等关键技术是支撑能源转型的关键。

  韩布兴围绕“绿色化学与碳中和”作报告。他介绍了绿色化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指出通过绿色化学的方法可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他强调,要加强绿色化学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张来斌的报告题目为“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与清洁能源融合发展思考”。他指出,油气行业是全球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面临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他认为,油气行业需要与清洁能源融合发展,以实现双碳目标,并提出了油气行业与清洁能源融合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侯立安围绕“双碳视阈下降碳减污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作报告。他强调了技术创新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当前降碳减污领域的一些技术创新。他认为,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并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会期还设立了“航空碳中和”“基于多能源的低碳技术与装备创新”“光/电响应材料与化学”等11个平行论坛,与会专家为大会带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分享。

  来自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等400余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可持续能源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机会,也为推动该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会议同期召开了2023能源与环境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座谈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洁,中国能源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等出席并与青年科技工作者面对面交流。会上,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踊跃发言,围绕青年人才资助计划、科技成果转化、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等方面提出了青年人才的发展需求。

  会议同期举办了圆桌对话,探讨双碳战略下零碳技术路径及关键核心技术。各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领域的经验和见解,为推动全球可持续能源发展提供了有益的交流和合作机会。(宋雅娟)

  五年来,多次考察中部六省,为中部地区谋新篇、开新局指引方向。我们选取产业转型、科学技术创新、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制造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六个方面,跟着的足迹,通过卫星视角看中部崛起新图景。

  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极其重要的驱动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谁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谁就能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刘柳团队在近日出版的《科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了一种反电子态双亲性卡宾。这类卡宾的分离表征拓展了人们对碳化学的认知,并有望促成双亲性主族元素化学的革新。

  一项国际研究近期发现,陆生动物所能达到的最大奔跑速度受肌肉收缩速度和幅度这两个因素限制。而猎豹等中型陆生动物身上,这两个极限刚好能达到平衡。

  未来航空,会是什么样?从材料到发动机,从通信到能源动力,人们在猜测,颠覆性的改变会从哪里发生?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清醒时相比,睡眠期间大多数生理功能会发生改变,例如心率、动脉血压、体温、激素分泌及免疫功能等。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的关键一年。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3月17日开幕以来,记者采访与会专家、企业代表,听听他们带来关于种业高水平发展的最新动态。

  截至2023年底,全国基站总数超337.7万个,5G移动电线亿户,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和县城,5G应用已深入千行百业,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记者19日从西北大学获悉,该校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鹏副教授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国武教授团队申请的两种新矿物,近日经国际矿物学学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审查、投票,均通过认定。

  此次开放的科研设施及试验平台共10项,展现了我国核工业科学技术创新的“硬核实力”。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就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3月20日,搭载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的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动力电池对新能源汽车来说是最核心的安全部件,它可以深刻影响不同车的性能、安全、可靠性以及二手车价值。

  经国务院批准,2024中关村论坛将首次在刚建成的永久会址举办,时间定于4月25日至29日,今年的年度主题为“创新:建设更美好的世界”,将坚持高端定位,更突出国家级和国际化。

  闵恩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也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石油化学工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为我国能源化工行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1年到2023年,集团营收从30亿元提升到52亿元,主要作物市场占有率从7%提高到10%,新品种营收占比从8%提升到20%。

  最新论文是第一篇指出宇宙组成不需要暗物质,同时也能与某些宇宙学关键观测结果相吻合的论文。

  方恩权透露,该研究成果用于广州、福州等多条地铁线路施工中,实现了盾构带压开仓超过100台·次,大幅度的降低了盾构施工风险。

  据介绍,“海基二号”将于近期进行海上安装,建成后将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助推亿吨级深水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上一篇:《AFM》:一种长寿命锌-离子电池的多功能电解质!
下一篇:宁德时代:首个基于磷酸铁锂电池的滑板底盘产品将于下半年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