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施策推动能源强国建设
来源:智慧医疗    发布时间:2024-02-09 13:35:37

  能源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和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推动能源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既是能源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全球能源行业正在经历一场转型与创新的浪潮,作为能源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动我们国家能源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不仅是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的关键举措,也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前提。

  能源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强有力的能源保障,能源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能源强国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风险加剧,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慢慢的变成了全球共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向世界庄严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其中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加快建设能源强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据统计,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分布中,能源行业排放占比超过70%。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我国应加快传统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这不仅是能源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

  能源强国建设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强调的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高碳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以此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这与能源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不谋而合。能源强国建设的核心是鼓励采用更清洁、更可持续的能源,同时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同时还有助于缓解传统能源产业面临的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问题,减轻传统化石能源给环境造成的压力。

  能源强国建设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当前,我国能源发展面临消费总量大、资源相对匮乏、分布不均衡,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产品对外依赖度较高等问题,能源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动荡,我国面临的能源供应风险日益加剧,因此着力提升传统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布局可再生能源、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油气等化石能源对国外的依赖程度、提升能源储备能力等手段既是推进能源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技术加速迭代,能源产业,特别是新能源产业,正处在一个变革和创新的加速期。在积极推动能源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能源产业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

  利好政策不断推出为能源产业发展营造了有利环境。能源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具有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因此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近年来,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能源领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出台了一揽子财税、金融等政策举措,对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有效支撑,我国能源强国建设加快推进。从国家政策角度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能源强国建设,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多个部门相继制定实施了一揽子培育壮大能源产业的政策举措。例如,《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推动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2022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支持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从地方政策角度看,为抓住能源产业尤其是新能源产业发展历史性机遇,各地政府积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温州市为例,2023年发布的《温州市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提出,为“核风光水蓄氢储”全产业链提供资金补贴。随着这些政策落实落细,能源产业发展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绿电消费持续增长为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当前,能源结构性短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推动绿电消费已成为全世界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共识。从全球范围看,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均将全力发展和应用绿电作为重要抓手。目前,我国绿电消费尚处于初级阶段,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消费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约为31.6%。《“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由此可见,未来我国绿电消费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随着绿电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也将进一步为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需求动力,从而助力能源强国建设。

  能源领域技术创新为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供给支撑。技术创新是推动能源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不仅有助于提高能源供给规模,还有助于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从而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供给支撑。一方面,能源领域技术创新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扩大了能源市场供给规模。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为能源供给开辟了新空间,不仅能够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能源需求,而且有助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另一方面,能源领域技术创新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提高了能源转换效率。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等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能量损失,而能源领域技术创新的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化石能源在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扩大能源供给规模。

  全球能源领域合作为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国际化动力。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寻求能源转型,全球新能源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合作也逐渐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重要议题。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技术交流和产业协同,还为我国能源产业的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国际化助力。一方面,能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我国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技术进步是推动能源产业发展变革的引擎,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能源企业、研究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能源领域合作有助于扩大我国能源出口市场。与国际能源企业开展合作,对标国际化能源市场,可以加快促进我国能源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从而扩大出口市场份额。

  能源强国建设是一项点多面广线长的复杂系统工程,要以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统筹好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从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技术创新等方面多维发力,系统推进能源强国建设。

  着力提高传统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智慧矿山”“绿色矿山”的建设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研发和应用绿色开采技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生产和洗选,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负面影响。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技术与能源产业有机相融,全面推动煤炭和油气“产供储销”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整个能源行业的利用效率和绿色低碳水平。充分发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的作用,支持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清洁煤燃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包括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燃烧等技术,提高发电效率并减少碳排放,推动煤炭行业向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加大能源产业融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针对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加大对能源产业低碳转型的资金支持,鼓励传统能源企业进行清洁利用改造,以及新能源企业发展壮大。畅通能源企业的股权和债券融资渠道,优化发行上市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清洁能源企业通过首发、增发、配股以及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定向增发等方式,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支持重点能源项目采用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项目收益债券等方式通过债券市场筹措资金。优化地方政府产业基金的使用,重点支持开展绿色低碳转型的煤炭、电力、油气、新能源等能源企业,推动能源产业发展。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社会资本参与能源产业的低碳转型。

  多维度开展能源技术创新。开展电网核心技术创新,积极加强战略性和前瞻性电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开展油气技术创新,重点聚焦页岩气、页岩油、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领域,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大勘探开发、运输和炼化核心技术攻关,尽快实现增储上产。开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创新,鼓励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快构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平台,推动煤炭生产利用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开展能源领域数字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与传统煤炭、油气、电厂、电网等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能源生产和利用。

  加大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能源企业用地、用海等生产要素的保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考虑新能源项目用地、用海需求,对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优先保障用地、用海指标。优化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开通能源企业新建项目立项、安评、能评、环评等绿色通道,压缩投资项目审批环节的时间,同时优化可再生能源电力接网业务环节审批流程。强化对能源企业的财政支持,通过补贴、税收优惠和低息贷款等方式,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设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