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仅10人大工的他入选!
来源:智慧医疗    发布时间:2024-03-12 15:04:54

  物理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先进光学与光纤传感器团队”研究生骨干。在读期间致力于清洁能源安全光学监测研究,围绕精准快速氢检测的核心问题,提出光纤氢检测全光解决方案,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申请专利2项。担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硕博党支部书记,以党支部创新立项引领优良学风研风建设,组织学术夏令营、新生迎新、参与疫情期间返校迎检,累计服务1800余人。获评博士生国家奖学金、校优秀研究生标兵(屈伯川奖学金)等15项各级荣誉。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2020级博士研究生,先后获评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3项,校级奖项18项。发表/录用高水平论文15篇,相关成果在新型电力系统行业有重大应用价值。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与党总支委员,探索“党建+思政”协同育人模式,首创学部宣讲团与思政班,筑牢学生思想根基。

  化工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先后荣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市级奖励9项。从事光催化制氢、甲烷二氧化碳重整耐硫催化剂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支部入选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校唯一学生党支部),支部建设经验多次在校级以上媒体刊载报道,并在学院各学生党支部辐射推广,连续两年获评院“十佳”党支部书记。

  机械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申请6项发明专利和1项软件著作权,相关成果已在中航气动院等单位应用,践行科研报国之志;作为兼职辅导员,用三年时间陪伴2020级491名硕士生成长成才;作为大工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加入博士生宣讲团,打造宣讲矩阵,传递正能量。

  建设工程学部2021级硕士研究生。他牢记“革命理想高于天”,担任党支部书记,选派参加“全国青马工程”“中央和国家机关大学生实习”“全省高校党务工作示范培训班”以锤炼自我;他牢记“事业靠本领成就”,获评国家奖学金,发表专利4项;他牢记“把小我融入大我”,本科毕业后赴新疆支教一年,现任校团委宣传部部长、校研究生党员骨干培养班班长。

  经济管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共青团辽宁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现任校团委学生副书记,曾任校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等。她主讲党团课20余次,支教足迹遍布龙陵县23个民族聚居区,获新华社、团中央等媒体点赞;她热情参加科创,曾荣膺“挑战杯”辽宁省特等奖等奖项,获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项目优秀志愿者、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优秀个人等。

  人文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坚持融合专业特色,探索“红色传新”理想信念教育体系。从连续三年担任班导生到读研期间担任辅导员,与330名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相互成就、一同成长。组建“大爱吾疆”公益团队,连续五年带领各民族青年积极投入返家乡实践,获评2022年中央宣传部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级本科生。连续3年获得学习一等奖学金,投身功能食品研发和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曾获辽宁省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5项科研奖项,立志服务国家战略;担任学院团委副书记、班长等职务,连续两年参加支教,用行动诠释积极奉献的优秀品质,获评国家奖学金、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等19项荣誉。

  商学院、知识产权学院2019级本科生。获国家奖学金、玉兰奖学金(一等)等多项荣誉;担任自强社社长期间,积极组织公益活动,团队为山区孩子募集善款13590元,前往边远地区支教,在祖国需要的地方锤炼本领;大学四年通过家教兼职和奖助学金实现经济独立,减轻家庭负担,获评“大连理工大学自立自强标兵”。

  化工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2023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以专业第三(前6%)成绩推免至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现任化工学院兼职辅导员、团委副书记。先后获评省级奖励3项、市级奖励2项、校级奖励30余项。作为中国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积极履行团代表职责,学习心得被共青团中央、辽宁共青团等微信公众号刊登转载。

  “因为喜欢,我便有克服困难并坚持到底的动力。”时间拉回到高考填志愿那个夏天,因为心中怀有对物理学浓厚的兴趣,张旭晖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物理学领域的光学方向,多年来不断奋斗拼搏。

  “我始终认为,真正的科研就是需要人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的依靠人工智能。因此,摆脱所谓人工智能的取代与掌控,需要每一个科研人多去交流、发现、思考、创造。大工师资力量雄厚,为我提供了足够多的平台。”谈到博士期间对课题的选择,张旭晖多次提到,他希望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认为面对如此优越的学习资源与条件,每一位大工学子不应只是学习知识,更多的是通过个人在科研领域的探索,帮助国家攻克亟需解决的难题。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前,面对能源与生态的“双重危机”,氢能作为理想的含能体能源,将引领能源革命,助力应对能源危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然而,氢能具有爆炸极限宽、点燃能低等特点,气体泄漏并与空气混合时极易燃,因此,精准快速地监测氢泄露与其异常浓度变化成了核心问题。在彭伟教授、张信普副教授的指导下,张旭晖提出了基于光-力协同检测机制的光纤氢气检测技术,将光信号与氢气浓度变化联系起来,降低传统电学监测方式的危险性,为氢气探测与氢浓度监测提供了一种全光解决方案,并可满足高灵敏、重复利用和长期稳定的氢气探测要求。随后,张旭晖创新性地提出光热辅助氢气渗透增强方案,助力实现快速、实时、高效的氢气检测。

  作为一名党员,张旭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政治立场坚定。他担任物理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助力学院做好研究生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服务学校和社会。疫情防控期间,张旭晖积极做出响应学校党委号召,在研究生返校现场迎检服务返校学生逾1000人次。任职期间,物理学院荣获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团学工作先进集体。此外,张旭晖还担任物理学院党史宣讲团成员,积极引领学生党员团员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

  张旭晖担任物理学院硕博光学学生党支部书记期间,尽职尽责、认真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带领支部研究生党员,积极学习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累计开展“三会一课”百余次,主讲党课十余次,常态化开展“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等理论学习活动;开展支部建设创新项目,将基层党建团建和学生学术学业提升结合,助力学院学校“一融双高”建设。支部持续发扬党员服务先行精神,多次顺利完成除雪保障出行、雨期新生行李搬运等志愿任务,承担学院党委“共享学习站”的党建图书整理工作。任职期间,张旭晖所在支部荣获学院先进党支部称号,抗疫事迹获高校思政工作网刊发,多次代表学院党委作支部建设汇报交流。

  艰深的科研和繁忙的工作,难免会产生焦虑。对此,张旭晖的缓解方式是看海和跑步。“我认为跑步是一个积累经验与挑战自己的过程,它不同于其他运动,自己是自己的最大对手,最开始的痛苦与难受会成为之后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动力。”及时作出调整自己,以自信豁达的心态面对前路的挑战,也是张旭晖身上极其宝贵的品质。

  在科研学习中,对于本科学生,所学课程是未来科研实践的坚实基础,要多和导师联系,了解有关“大创”、竞赛等项目,增进对自己专业的了解;对于研究生,尤其是即将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要多多阅读文献,学会运用文献管理工具,也可以将看过的文献做成ppt,方便日后的汇报与整理。此外,必要时积极寻求导师的帮助,还要养成自律的习惯。他强调,本科学习很重要,越长大越发现,像这样大块沉浸式的时间慢慢的变少,也慢慢变得值得珍惜。

  在时间安排上,首先要分主次做事,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时间安排的重点是“创造时间”,最基本的便是养成规律作息。比如,很多同学会熬夜玩手机,影响第二天的效率,所以“不熬夜”就是“创造时间”的最好方式。其次,做事情要有章法,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一件事情。“人并非无所不能,惰性是天性,而成功的本质就是坚持。坚持每次做好一件小事,在过程中努力克服自己的惰性。同时做两件事只会一件也做不好。”

  在心态调整上,一定要有豁达的心态,勇敢淡定地面对任何事,同时也要从始至终保持自信。他坚信行动对自信心的重要性,不要无端沉浸在对未来事情的恐惧中,“人的自信不是靠不能改变的事,而是靠自己能改变的事,因此要勇于迈出第一步,一点点去做,就会发现越做越有信心。”

  在成长道路上,张旭晖从始至终保持开朗自信的心态、踏实进取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幽默风趣的性格,在光学的世界里探索属于自身个人的一片天地。他始终相信,大工是他最好的后盾,这里有足够广阔的平台任他飞翔。在大工精神“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指引下,张旭晖将在未来继续面向能源转型等国家重大需求,立足光电子检验测试领域,投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为新时代东北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