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印彪最新署名文章 谈能源安全新战略

来源:资质    发布时间:2023-11-20 05:45:16 点击:1次

  近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撰写署名文章《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 为“六稳”“六保”注入新动能》,求是杂志社《红旗文稿》7月9日节选刊登该文。

  该文结合“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深入阐述了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核心要义和本质内涵,指出能源安全新战略是实现我国能源安全的根本遵循,是引领能源高水平发展的坚强保障,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路径,是我国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重大实践。文章提出,能源行业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就是要加快“再电气化”进程,积极推动能源科技革命,系统研究解决能源体制机制等问题,稳步推进能源国际合作,提高能源产业链韧性与柔性,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型和新能源发展模式,助力我国由电力大国迈向电力强国。文章认为,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背景下,能源企业一定重视境外疫情对我国能源供应链产业链的影响及国内电力供需变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力以赴保障能源供应;充分的发挥能源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在“保”的基础上,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行稳致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将“保能源安全”和“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摆在更重要的位置。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紧紧围绕“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更加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坚强的能源支撑。

  2014年6月13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发表重要讲话,作出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革命以及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提出,是我们党历史上关于能源安全战略最为系统完整的论述,代表了我国能源战略理论创新的新高度,是新时代指导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行动纲领。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如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始终是能源事业发展面临的最要紧的麻烦。“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揭示了新时代我们国家能源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我们在新时代做好能源工作、推动能源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我国能源行业正处在优化发展结构、提升发展质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既存在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也出现不少转型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今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际能源需求短暂急剧下滑,相对过剩的能源供应导致能源价格大大下跌,同时产业链韧性和供应链柔性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暴露。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国际能源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和把握习关于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论述精神,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筑牢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根基。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进入本世纪以来,全球能源格局深度调整,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转型进程显著加快,能源生产和消费继续向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电气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总的来看,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在能源供给、能源消费、生态环保、网络安全等方面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在“卡脖子”技术上受制于人,能源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当前疫情对我国能源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带来较大冲击,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能源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力实施能源产业链提升工程,带动我国能源及相关产业升级,开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工业高水平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群众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慢慢的变大,对高质量用能的要求也慢慢变得高。当前的能源资源环境状况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水平表明,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再走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模式,必须开拓一条以较低能耗强度支撑美好生活的绿色能源之路。

  为了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紧紧围绕能源安全新战略,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能源发展的根本目的,大力提升能源惠民利民工程,逐步的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着力解决好能源普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打好能源领域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的提高获得感、共享能源高水平发展的成果。

  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应链体系受到较大影响。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已难以平衡新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利益诉求。推动构建新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和自主可控的全球能源供应链,是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应有之意。习关于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共同构建全球能源治理格局、一同推动绿色发展合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是我国在更加“不确定不稳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的指南。我们既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同时又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做好新时代国际能源合作这篇大文章。

  能源行业要在“十四五”及更长一个时期继续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再电气化”进程,积极推动能源科技革命,系统研究解决能源体制机制等问题,稳步推进能源国际合作,提高能源产业链韧性与柔性,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型和新能源发展模式,助力我国由电力大国迈向电力强国。

  “再电气化”慢慢的变成了推动清洁能源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实现能源转型的必由之路。过去的100多年是我们不断实现电气化的过程,而“再电气化”指的是在传统电气化基础上,充分的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数字技术,大规模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并替代化石能源,最终实现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高度电气化社会的过程。在能源生产环节,发展新能源,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能源电力产业链提升工程,构建起多渠道、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在能源消费环节,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打造更多的新的增长点、增长极。高比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和高度电气化社会,不仅是本轮能源革命的特征之一,更是全球应对化石能源枯竭、降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清洁低碳战略方向不动摇。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持续扩大清洁能源占比,就要从强化顶层设计着手,加快解决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消纳问题,推动新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稳妥发展水电,开展梯级开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稳妥有序推进核电建设和核能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天然气发电,逐渐增强气源供应能力;生物质、地热能、海洋能等其他清洁能源也将成为多元能源供应的重要补充。

  立足我国“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禀赋特点,坚持东西部协调发展、规模化与分布式并举,在西部地区以特高压输送通道起点为依托,建设风光煤电输用一体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变输煤为输电,实现规模化开发、智能化运维、集约化经营;在东部负荷中心,格外的重视分布式电源和海上风电发展,助力东部能源转型。中国华能目前的“两线”“两化”战略就是紧紧围绕这一发展趋势,在我国三北地区(北线)和东部沿海省份(东线)打造大型(规模化、投资建设运维一体化)能源基地,推动我们国家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电网作为能源转型的中间环节,是提升能源系统质量和运行效率的关键。要加快电网基本的建设,深化特高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扩大“西电东送”规模,提高大电网技术水平,有效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以大电网搭建大市场,推动能源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

  把更多的煤转化为电,是煤炭最清洁高效的利用方式,也是基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作出的必然选择。提升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和灵活性,不仅有助于实现能源绿色发展,更加有助于发挥煤电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压舱石”作用。推进煤炭发电科技革命,重点要支持高参数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城市固体废弃物掺烧等研发技术和工程示范,提高劣质煤发电、垃圾发电、污泥耦合发电技术水平,探索研究燃料电池发电(IGFC)、超临界CO2循环等煤电前沿技术;快速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多污染物一体化近零排放、水污染控制技术、垃圾发电二噁英排放控制等关键技术创新与工程化应用;推广集中供热,择优发展热负荷集中、配套政策落实的热电联产项目,关停分散燃煤的小锅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大气污染和碳排放;加强现有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提升煤电机组智能控制水平,实现煤电存量资产有效利用。

  在电能替代方面,未来我国新增能源需求将大多数来源于服务业和居民生活,因此,必须更加关注交通、商业、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节能和提高能效。要加快推进建设智能化能源消费基础设施,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提高铁路电气化率,推进码头岸电设施改造,加大清洁能源替代,全面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绿色低碳宣传引导,倡导绿色生活,推动城乡用能方式变革,大力推进城镇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超低能耗建筑,鼓励利用可再生电力实现建筑供热、供冷,逐步普及太阳能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减少个人在工作与生活中“碳足迹”,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文明绿色方式转变。

  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方面,以产业体系调整带动能源结构调整,以能源结构调整助力产业体系升级,引导产业体系向集约化、高端化升级,从而带动能源消费迈入更加绿色、高效的中高级形态。

  在节能降耗方面,我国当前的能源消费增速不可持续,2010-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速3.85%,远高于世界中等水准。我们要通过全国“双控”目标分解落实,积极引导各地区处理好能耗“双控”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系,以价格机制引导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调整,实施绿色标准、绿色管理、绿色生产,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能源绿色改造升级

  能源科技革命是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重要支撑,是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确保我国能源长远安全的战略保障,是当前我们摆脱路径依赖、掌握能源安全主动权的重要抓手。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推动能源技术革命,不断的提高能源技术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

  立足于增强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基础领域和前沿领域研究。聚焦海上风电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积极地推进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及核心部件国产化;推动大容量、高安全可靠性的柔性输电技术和储能研发技术和深入应用,有效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难题;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完善生物质、垃圾发电等技术,提升多元供应体系的竞争力;深化特高压技术探讨研究和应用,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快煤炭开采新技术新工艺、新一代煤气化、液化、热解、合成等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和应用;完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奖励政策,将更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关键核心技术是确保国家安全、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坚强保障。中美经贸摩擦一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我们要紧紧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战略机遇期,补链扩链,加速完成我国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实现更多核心技术的“中国引领”。

  要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以新型制助力科学技术创新,整合资源联合攻关,加快上下游产业链联合创新,不断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实现国产化替代。推动燃气轮机、火电DCS控制管理系统、特高压交直流套管、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高温材料等自主创新示范应用;聚焦电力网络安全等“卡脖子”难题,在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智能电网、先进核电、智慧矿山、煤炭清洁利用和新能源核心研发技术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保障能源网络安全;格外的重视传统电力系统的理论和技术重构,加大电力系统的基础理论、控制技术、平衡技术探讨研究,以大胆创新的态度解决系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要顺应数字时代要求,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研发并掌握核心技术,打牢能源安全基础。

  能源行业和AI、大数据、物联网、5G等现代数字技术深层次地融合,可改变传统电网的运作时的状态和控制模式,大大增强电力系统弹性,大幅度的提高电网资源配置能力、灵活调节能力和安全稳定控制能力,构建多种能源形态灵活转换、智能协同的新型智慧能源系统,形成广泛互联、多能互补、智能互动、安全可控的新一代电力系统。

  我们要探索数字能源经济新模式,引导产业链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强关键共性技术、交叉学科研究,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能源绿色安全高效开采,采用工业互联网进行电力资产的智能运维状态检修和性能优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保障智慧能源网络稳定高效运行,加强区块链在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应用,以5G技术带动新能源充电桩等电力基础设备发展,实现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同频共振,引领未来能源发展。

  能源企业要牢牢把握“新基建”带来的机遇,助力中国经济走出疫情冲击,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华能主动对接国家“新基建”投资,围绕打造数字华能智慧华能,明确重点任务清单,探索建立开放、共享、协作的“互联网+能源”业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具体到能源行业,就是要充分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最终形成竞争充分、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市场体系,以精准的政策导向和有效的市场机制保障能源安全。

  《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构建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和竞争性环节电价,提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需在两方面重点发力:一是推进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以价格准确反映资源成本、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引导资源有效开发;二是以建设统一、开放、公平的全国电力市场为目标,打破省间壁垒,推进跨省跨区电力市场交易,赋予包括用户在内的市场主体自由选择权,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

  清洁能源要实现能用尽用,应着重关注以下几项工作:打造清洁能源发展政策体系,健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推动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大基地发展,减少“碎片化”配置资源,通过规模效应加快减少相关成本;最大限度地考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完善全社会承担机制,确保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企业供得起、用户用得起;以“绿证”等方式促进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和个人使用绿色能源,减轻国家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补贴压力,推动新能源发展。

  煤电在我国电力安全中依然发挥着基础性保障作用。随着清洁能源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电力系统调峰调频需求不断的提高,要求煤电发挥更大的兜底保供作用。当前,亟需明确煤电战略定位、发展空间和发展节奏,建立健全有利于煤电科学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一直在优化煤电存量,完善电力系统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和煤电机组深度调峰补偿机制,提升煤电企业“造血”能力;因地制宜做好增量,着力开发存在竞争力的特高压送端煤电一体化项目,积极实施生物质、城市废弃物、污泥耦合发电项目,打造“城市污染物的终结者”;坚持“上大压小”、增优减劣,全面淘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落后煤电机组,积极稳妥推进煤电优化升级。

  目前,全球还有约10亿人没有完全解决用电问题。我们要充分把握国际能源合作的新趋势新变化,坚定“走出去”战略,合理配置利用全球能源资源,持续深化能源领域对外开放。

  坚持“开放、绿色、廉洁”和“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发展理念,拓展延伸“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相互连通,并在高效低成本新能源发电、清洁高效燃煤发电等先进的技术领域深化合作。发挥我国能源企业主体作用,大力实施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技术标准装备一体化,全面推动“中国技术+中国设备+中国标准+中国管理”的全链条“走出去”,逐步提升“中国制造”在“一带一路”沿线.热情参加全球能源治理。

  紧跟世界产业链结构调整步伐,全面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动构建新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和自主可控的全球能源供应链。

  全方位开展与国际能源署(IEA)、二十国集团(G20)、国际能源论坛(IEF)等的充分合作,为构建开放竞争、高效稳定的能源市场,建设更加有序、更加包容的全球能源治理架构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国际标准作为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的重要技术基础,影响着全球80%的投资和贸易。围绕能源转型变革需求,聚集关键技术标准,大力实施国际标准战略,对提升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中国能源电力企业应深度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提升标准化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项目规划、装备制造、建设运营、技术标准整体“走出去”,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能源行业是一次大考。习格外的重视能源保供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保障煤电油气供应、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我国能源行业反应迅速,全力以赴保障能源供应,扎实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打下坚实基础。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背景下,能源企业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更艰巨。必须重视境外疫情对我国能源供应链产业链的影响及国内电力供需变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力以赴保障能源供应。进入全面复工复产后,要促创新补短板,培育增强新动能,充分的发挥能源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在“保”的基础上,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行稳致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在国内经济稳步复苏的阶段,保障能源安全供应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能源电力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压实各级安全责任,完善应急体系建设,确保电力、热力、煤炭稳定安全供应,为社会经济发展筑牢能源保障。

  一是要加强重点地区和企业供电服务保障。按照各地政府要求和疫情防控实际的需求,强化电力用户分类管理,健全能源应急保障体系,增强应急保障能力,确保电力可靠供应。

  二是要着眼用能需求逐步回升的新特点,夯实能源安全生产基础,加强供需形势的密切跟踪研判,慢慢地加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主动权。

  三是要树牢红线意识和风险意识,坚持不懈抓实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积极防范化解复工复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推动保障能源运行安全,逐步的提升安全发展水平。

  在当前经济提高速度下降之时,能源企业须充分的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自身创新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一起发展,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发展。

  一是要响应《政府工作报告》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两新一重”建设的号召,推进能源设施与交通、通信设施融合协同发展,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在能源生产、输配、交易、消费等场景的应用,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是要加快重大工程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和精准施策,推动能源领域基础设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充分的发挥能源产业对经济运行的基础性托底作用。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保热保电稳定产业链,布局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加大对湖北的采购力度,用实际行动助力湖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华能以央企大国重器和“顶梁柱”的担当,推进“两线”“两化”战略,推动一体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加快绿色发展步伐,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努力将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华能把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研究制定疫情防控、能源投资、物资采购等一揽子工作方案,全方位加大湖北疫后重振支持力度。

  我们要辩证看待当前能源安全面临的多重挑战,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根本遵循,在变革中寻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坚持改革开放,锐意创新发展,全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谱写新时代中国能源工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

  (作者: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10月20日,第24届东亚及西太平洋电力工业协会大会召开。亚太电协主席、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辛保安,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磊,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余兵,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栗宝卿,国际电工委员会第36届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中国南

  10月18日,由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科协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2023年江苏科技论坛在江苏省溧阳市开幕。论坛以“凝聚创新动能共筑科创高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发展”为主题,探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推动长三角地

  5月10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暨2023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IEC第36届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出席会议并作题为《自信自强创一流守正创新促发展引领广大能源电力科技工作人员奋进新征程》的工作报告。学会副理事长贺锡强、金耀华、王良友、郭剑波,中国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日前,华能集团发布华能江苏公司启东H1、H2海上风电场;华能江苏公司启东H3海上风电场;华能江苏公司灌云海上风电场;华能江苏公司大丰海上风电场;华能江苏公司盛东如东海上风电场2024年运维船租赁服务招标招标公告。公告显示,华能启东H1海上风电场位于江苏启东近海海域,场区中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近日,华能发布《华能营口电厂灰场等5个风电项目共计273.3MW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集中采购预招标中标候选人公示》。相关阅读:中车株洲所中标450MW机组采购项目运达股份中标110MW风电项目(一)标段一中标候选人第1名: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27590.696万元中标

  日期,华能、大唐等一批光伏项目陆续并网,合计并网规模259.7MW。华能甘肃公司九墩滩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11月11日,甘肃公司九墩滩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该项目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投产后每年可提供绿电1.88亿千瓦时,节约标煤约5.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6万吨,对保障甘肃省电力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1月15日,华能连城发电公司和华能甘谷发电公司并网仪式在连城发电公司厂区举行,实现全面复产,此前两电厂已停产6年。10月27日、11月4日,甘谷发电公司2号机组、连城发电公司4号机组顺利并网,两家电厂实现全面复产。连城发电公司位于兰州市永登县,现有两台330兆瓦机组,2019年经

  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在打好打赢冬季保供硬仗、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彰显管网担当

  近日,油气调控中心召开冬季保供动员会,传达学习集团公司关于冬季保供工作的有关要求,安排部署今冬明春保供工作。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安全总监李关主持会议,油气调控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祁国成及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远涛出席会议。冬季保供动员会现场会上,天然气调控部、原油成品油调控部

  2023年10月30日-11月2日日2023年第二期班组长素质提升培训班在杭州成功举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副主任姚亚楠、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工会副主席白国周、协会培训中心培训处副处长韩玥参加了31日上午的开班典礼。本次培训班由王虹桥副会长为各班组长代表讲授《“双碳”和数字化背景下煤炭行业发展形势

  淮河能源集团智能矿山前沿技术培养和训练暨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复)训班开班

  11月7日上午,淮河能源集团智能矿山前沿技术培养和训练暨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复)训班开班典礼在煤矿宾馆会议中心举行。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世森出席开班典礼并作开班动员讲话。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信息化分会会长王虹桥作题为《“双碳”和数字化背景下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专题报

上一篇:节能宣传周 全面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署名文章:习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浙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