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以能源革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来源:资质    发布时间:2024-04-28 16:58:34 点击:1次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以能源革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以下简称《战略》)把握了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明确了中国能源革命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行动计划,将大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自工业革命以来,日渐增长的能源消耗给地球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慢慢的变多的威胁,也引发了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以化石能源为支柱的传统能源体系和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一是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减缓能源消费增长;第二,全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改善能源结构,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其目标是建立以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为主体的高效、清洁、低碳的新能源体系,取代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高排放、高碳能源体系,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世界能源转型加速。2006年至2015年,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年均增速为5.7%,远高于化石能源1.5%的增速。2015年,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3%。当年全球新增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能力超过常规能源。2015年,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投资达到3289亿美元,远高于化石能源1300亿美元的投资。预计未来1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分别增长3倍和5倍。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正在成为新能源供应的大多数来自,并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危及地球的生态安全和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刚刚生效的《巴黎协定》确立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以内,力争1.5℃的目标。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从2010年的5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减少到2030年的400亿吨,并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净零排放。就能源系统而言,尽管全球变化呈加速趋势,但在2016年至2030年的未来15年中,与2000年至2015年的前15年相比,GDP的CO2排放强度的年下降率将翻一番,CO2排放的增长率也将从2%以上下降到1%以下。然而,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将比2010年增加20%左右,比全球温度控制高出2℃。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紧迫目标和形势将迫使更大的能源改革。

  推动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已成为大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取向。例如,欧盟提出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减少30%,其中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占27%,50%的电力来自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德国提出2050年能源消耗减少50%,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60%,发电占80%。美国能源部计划,到2030年,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到2050年将占40%。世界大国将在能源体系转型和能源替代转型中发挥主导作用。

  全球能源变化的趋势将推动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并伴随着激烈的国际经济、贸易和技术竞争。随着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应用,其成本正在迅速下降。陆上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过去5年分别下降20%和60%,预计未来10年将分别下降25%和60%左右。美国能源部预测,2022年光伏发电成本将降至6美分/千瓦时,2030年降至3美分/千瓦时,成为最具经济竞争力的发电技术。当前,先进能源技术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前沿和热点领域,变成全球大国战略必争的高技术产业。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产业以及智能能源互联网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将吸引巨大的投资,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和新的就业机会。2015年,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行业就业人数已超过800万,年均增长率超过5%。低碳技术和低碳发展能力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中国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顺应全球能源变革趋势,加快能源革命步伐,打造先进能源技术竞争力和低碳发展优势。只有率先参与新一轮能源体系革命,才能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在全球能源改革和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国际合作行动中占据主动和领先地位。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还面临着日益加剧的资源环境约束。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不仅增加了对油气进口的依赖,也给能源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除此之外,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常规污染物的排放,已经严重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严峻形势,这也是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目前,为了改善大气、水资源、土壤等环境质量。全面来看,除了严格排放标准,强化治理措施,更重要的是控制和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因此,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节约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建立高效、安全、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和消费体系,不仅是国内节约世界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对策。二者具有非常明显的协同效应,是实现国内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地球生态安全协调统一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八大积极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经济稳步的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其最重要的领域和重点,将以积极而紧迫的能源革命目标为导向,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变。

  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的主要目标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效率和经济产出效益。来自& ldquo十一五规划& rdquoTo & ldquo十三五规划& rdquo在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中,设定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强度降低的约束性目标,并分解到各省市,强化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战略》中进一步提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2022年和2030年分别不超过50亿吨和60亿吨标准煤,实施& ldquo实力& rdquo还有& ldquo总金额& rdquo双控机制,进一步严控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建立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是能源生产革命的核心。首先,要大力提高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比重,推进能源体系的低碳化。2005年至2015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年均增长10.3%,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4%至12%。在此期间,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增长占全球总增量的40%,呈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根据战略,到2022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将分别提高到15%和20%,天然气比重也将提高到10%和15%左右。在能源需求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清洁能源的比重将逐步扩大,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它一定要保持远高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增速。从现在起到2030年,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近10亿千瓦,相当于美国的总装机容量。未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发展速度、投资规模和新增产能是其他几个国家不能够比拟的,这也将成为中国重要的新兴科技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中国的新能源需求将主要通过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来满足,而煤炭消费将趋于饱和甚至开始下降,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继续下降。由于煤炭长期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2015年已降至64.4%,2030年将降至50%以下,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主要能源的地位。因此,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仍然是能源革命的重要任务。努力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引领世界洁净煤技术发展水平和方向,不断降低供电煤耗。2022年新建机组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2030年超低污染物排放燃煤发电机组占全国80%以上。降低煤炭在终端能源利用中的比重。由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发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继续增加,电力在终端能源利用中的比重也将继续增加。此外,天然气在终端能源利用中的比重将提高,煤炭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和数量将继续减少,这将有效控制煤炭利用的污染物排放。因此,必须积极开发和示范燃煤发电和煤化工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探索煤炭利用和低碳排放的技术途径,确保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和以能源系统革命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长远目标的实现。

  中国在战略中重申了在《巴黎协定》框架下提出的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60%~65%的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力争尽快达到峰值,并将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国际承诺目标纳入国内能源革命战略。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提出,到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15年下降38.3%。& ldquo十三五规划& rdquo实现减排18%的预期目标,到2022年,比2005年降低50%左右,超额完成国际承诺目标。要实现到2030年减排60%~65%的目标,需要付出比2022年目标更大的努力,年减排幅度要达到4%以上。但预计全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仅下降2%左右,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在4%以下。中国在提高单位能源消耗和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产出效率方面的努力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这将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转折点。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经济继续增长,但化石能源消耗不会增加甚至减少,也代表着国内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必要条件是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年下降率大于GDP年增长率,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时间将早于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发展阶段。届时,中国GDP增速也将高于发达国家峰值水平,需要保持GDP的CO2排放强度下降速度高于发达国家峰值水平。届时,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开发和能源替代仍将需要保持强劲的势头。控制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设定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20%,2050年达到50%的目标,能够保证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为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净零排放,走出一条适合气候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奠定基础。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转变发展动力,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提质增效,都将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实现能源革命的战略目标。新常态下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质增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使企业生产方式由资源和要素投入驱动& ldquo加工类型& rdquo由知识和技术创新驱动& ldquo价值& rdquo转型,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带动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产品能耗。新常态下,GDP增速放缓,产业体系调整加快,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品需求趋于饱和并开始下降,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都将加速单位GDP能耗下降。未来能源需求增速将大幅放缓,有利于随着清洁能源的加速发展,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从2013年到2016年,能源需求总量平均增速从2005年的6.0%下降到1.5%,而非化石能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年均增速高达9.7%,占三年能源消费总量的4.2%,而煤炭的消费量下降了11%,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下降了6%。2005年至2013年,煤炭增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9%,为满足新能源需求发挥了最大的作用。新常态下,新能源需求将主要通过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来满足。未来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缓慢增长并逐渐趋于稳定,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提前创造条件。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发展思路和趋势,为加快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积极落实推进能源革命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能源革命步伐,也是新常态下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点和重要抓手。

  强化推动能源革命的政策措施,首先要加强技术创新,普及推广先进高效节能技术和先进能源技术,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未来,当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高比例上网时,需要发展和普及智慧能源技术,推动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和储能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加强氢能、核聚变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和示范,以占领能源技术制高点,构建国家竞争优势,顺应和引领全球能源技术创新发展进程。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能源体制革命,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改变各级领导政绩导向和考核标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创新能源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改革完善财税政策体系、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环境税费制度,促进低碳发展;加强能源市场机制改革,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城市化道路。

  当前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全球合作进程和全球能源改革趋势,为中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和共赢机遇。加强全方位国际合作,要推动能源产业与外部世界深层次地融合,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热情参加国际能源体系建设,扩大话语权与影响力。特别是要重视和加强能源领域的南南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能源转型和能力建设,在全球能源和气候治理体系改革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体现发展中大国的责任。

上一篇:全方面推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国网华北分部主任、党委副书记 王风雷:展现分部价值 扎实推动和电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