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周报(第13期)丨:将坚持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中美将在绿色低碳相关领域推动合作;上半年六大行绿色信贷规模突破7万亿

来源:资质    发布时间:2023-10-22 15:45:13 点击:1次

  本期看点:表示,将坚持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中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会谈在天津举行,将在绿色低碳相关领域推动合作;今年上半年六大行绿色信贷规模突破7万亿;国家能源局将研究出台《能源碳达峰实施方案》。

  步入9月,低碳领域各类会议密集召开,下一步会有哪些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政策设计,如何准确判断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趋势?

  21低碳团队推出的碳中和周报,梳理盘点近期碳中和宏观政策、绿色金融等重点消息,致力于发现绿色低碳发展背后的价值。(从本期起,“碳中和周报快讯”更名为“碳中和周报”)

  本期看点:表示,将坚持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中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会谈在天津举行,将在绿色低碳相关领域推动合作;今年上半年六大行绿色信贷规模突破7万亿;国家能源局将研究出台《能源碳达峰实施方案》。

  9月3日,国务院总理以视频形式出席以“能源 气候 环境”为主题的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强调,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病毒迭代变异,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他就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秉持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合理推动能源清洁利用和低碳转型。二是结合历史责任和国情实际,持续推进全球气候治理。三是强化政策协调和结构改革,携手实现世界经济均衡、绿色、可持续复苏。

  表示,我们将坚持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切实推进能源转型。在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的同时,加快推进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一手做“减法”,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规模;一手做“加法”,全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8月31日至9月2日,中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事务特使应约与来访的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在天津举行会谈。双方认识到中美气变对话合作对于气变多边进程的重要意义,并讨论了下一步如何推动双方气变对话合作机制化、具体化、务实化,通过建立相关机制,在绿色低碳相关领域确定一些合作计划与项目。

  双方交流了各自国内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中方向美方介绍,中方已建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制定并将陆续发布落实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美方向中方介绍了拜登政府落实美国2030年温室气体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50%-52%、2035年实现零碳电力、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的有关政策。双方还将共同并与其它各方一道在联合国气候公约和巴黎协定下的多边进程中,合作推动今年格拉斯哥大会取得成功。中美双方商定将接着来进行对话磋商,持续开展气候行动,促进务实合作,一同推动多边进程,加强巴黎协定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

  国家能源局于8月31日公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提出研究出台《能源碳达峰实施方案》及推动新时代新能源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型储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等政策措施。全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优化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布局,扎实推进主要流域水电站规划建设,积极有序推进沿海核电建设,推进地热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天然气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利用。

  2020年8月31日至9月30日,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国家能源局开展了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2021年1月29日,督察组向国家能源局反馈了《国家能源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并在报告中指出了国家能源局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和薄弱环节。督查在报告中指出,国家能源局在推进能源发展中没有将生态环境保护摆上应有高度,且煤电规划引领不够,导致“该建的没建、不该建的建了”,没做到与能源发展有机融合、一体考虑,是导致我国能源行业长期粗放式发展的重要原因。

  8月3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消息称,日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国及各地区、各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等工作。对于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政府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及相关配套文件。但不一样的地区、企业间的碳流动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把碳排放数据作为规划性、强制性、考核性数据,要建立科学权威的核算体系。

  上述统计核算工作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主要负责同志共同担任组长,有关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等单位。工作组日常工作由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承担。

  8月30日至9月3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658吨,总成交额29,442.45元。挂牌协议周成交量658吨,周成交额29,442.45元,最高成交价46.00元/吨,最低成交价44.21元/吨,9月3日收盘价为44.67元/吨,较8月27日(上周五)下跌0.93%。这周无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和成交价均处在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最低位。

  8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2,488,492吨,总成交额116,550,926.36元。挂牌协议月成交量353,636吨,月成交额18,837,232.64元,最高成交价59.00元/吨,最低成交价44.00元/吨,8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45.35元/吨,较上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下跌16.28%。大宗协议月成交量2,134,856吨,月成交额97,713,693.72元。

  截至本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8,440,429吨,累计成交额416,136,314.66元。

  根据生态环境部3月底发布的《关于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 全国碳市场将于9月30日完成2019-2020年实际数据完成配额核定。

  国务院总理9月3日以视频形式出席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强调,疫情后推动经济复苏,是人类发展的必须,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要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发展绿色金融,研发推广绿色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全方面推进节能减排,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让绿色低碳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数据发现,六大行绿色信贷规模增长显著。上半年,六大行绿色信贷总规模已突破7万亿元,4家大行的绿色信贷规模超过万亿元。其中,工商银行绿色信贷发行规模高达21544.58亿元。

  六大行的绿色债券也呈现新面貌,各行上半年首次推出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新型绿色金融债券类型,推动绿色债券整体规模扩大。

  此外,六大行综合利用信贷、债券、租赁、信托等金融工具,积极探索绿色金融的创新产品。上半年,各行发展出新型绿色金融理财产品与服务,部分已在市场形成规模。

  近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出席首届“ESG全球领导者峰会”并发表演讲表示,实现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最重要的是依靠良好的政策环境、可持续的、一致性的监管环境,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机遇和困难要全面把握,充分评估其难度,循序渐进出台相关举措。

  同时,有关部门应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和量化指标给予实践指导,起到减碳的同时促进投资的作用,实现平滑经济稳步的增长和实现“双碳”目标。在推动碳减排市场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鼓励多方参与。

  9月1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在“2021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表示,我们既要低碳或者零碳,又要实现较高的增长。在双重约束下,只有采取低碳或者零碳的绿色技术和产业体系,同时实现高生产率,力争减碳和双赢,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对中国来讲,这确实是一个很大挑战。但转换思维方法来看,挑战蕴含着机遇,思路决定出路。

  刘世锦表示,“最近中央财经委员会开会特别强调了不能搞‘运动式’的减碳,应该是先立后破。因此,我们着眼点还是要放到新的绿色供给能力上,有了新的以后,再去替换旧的。”

  9月4日,多位监管人士齐聚2021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围绕全球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中心建设的话题,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表示,一批机构需要主动地去进行ESG实践,成立研究中心、数据中心和交流中心。

  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副主任马险峰强调,要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在“双碳”目标里充分的发挥好碳市场的作用。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表示,未来可以从三方面发力建设北京的全球绿色金融中心:以“统一”推进标准的建立,以“融通”推进业务的创新、以“共享”促进科技的赋能。

  、副市长殷勇在2021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建设绿色金融国际中心,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和功能布局,推动筹建国际性市场化的碳金融机构,高水平建设国家级绿色交易所,承建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探索跨境绿色资产交易、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使北京成为全世界绿色债券发行的中心节点,热情参加全球绿色金融治理,创设更多国际绿色金融交流合作平台。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颖8月30日在2021首都金融媒体联盟工作会上表示,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正在高标准编制金融业“十四五”规划,推动出台绿色金融等政策措施。

  具体包括,申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同步谋划细则;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在推进绿色项目库和气候投融资平台建设,研究强化绿色资产交易、环境信息公开披露等功能;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支持工商银行规范探索开展跨境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大力吸引绿色基金在京聚集;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发布ESG中国指数,为海内外基金、银行理财、保险资管、财富管理,提供ESG投资的中国标准。

  8月31日,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作为联席承销总干事,发行了南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21年度融资租赁第一期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碳中和债)。

  该票据为全国首支公募碳中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金额达16亿元,期限120天,募集资金将用于风力和光伏发电项目。据绿色评估机构测算,本期票据募集将实现年减碳排量114.47万吨。

  《沈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沈阳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将面向全社会开放。据了解,沈阳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整体框架初步搭建完成,已组织相关的单位完成上线交易模拟测试和线月正式上线运行,将成为东北地区首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这是辽宁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城市绿色提点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实现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工具。在新建成的交易市场里,碳配额将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现阶段市场运行将有碳配额和自愿核证减排两种交易品种,通过强制控排企业减碳之外,鼓励自愿核证减排项目发展。此外,居民个人也可以参与碳配额的买卖。

  9月1日至2日,第六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线上举行。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海平在“绿色大湾区:可持续金融视角”的分组论坛上指出,随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整体目标的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下一步,将依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框架,进一步深化、细化绿色金融合作。

  对此,于海平提出:一是共同完善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提升金融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创新跨境投融资体制机制,共同扩大绿色金融理财产品规模;三是探索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9月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见的实施方案》,发展绿色金融业务被列入指导工作。

  海南省提出,将从加快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推动设立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场所四个方面发力。

上一篇: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使我国能源事业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下一篇:关于“新型能源体系” 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长文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