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资质荣誉    发布时间:2023-10-22 15:48:43 点击:1次

  【摘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系统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与重要问题。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我国所处发展阶段、我国现代化坚守的价值立场、发展特点及发展方式与独特优势等综合现实情况作出的战略选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智慧。新时代新征程要把系统观念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从根本保证、重要布局、战略支撑、稳定保障、理念指引、格局构建等方面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实践进路。

  【作者简介】刘明松,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主要著作有《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求解民生问题与习经济思想的理论线索》(论文)、《在共建美好世界中深化新发展理念》(论文)等。

  习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地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1]坚持系统观念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是基于我国全方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客观需要,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正确地处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关系,深刻把握其中的重大问题,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坚持发展地、全面地、系统地、联系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和重要关系。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从始至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3]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继续坚持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向胜利,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强调正确地处理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种关系,彰显出运用系统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的智慧。同志的《论十大关系》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十大方面强调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4],初步运用系统观念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关于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5],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多方面的问题,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6],充足表现了我们党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很多问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智慧。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最大的政治,不断深化运用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兼顾好系统内各种关系,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正如同志所述:“要提倡顾全大局。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8]因而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考虑、统筹兼顾好各项发展事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成为运用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创造性成果。同志在《正确地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指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9],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等十二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更加具体地运用系统观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进的方法与思路。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提出“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成为系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10]“全面”强调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一起发展的统一整体;“协调”强调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强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统筹兼顾”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工作方法,强调兼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所有的领域、所有的环节、每个方面,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统筹“两个大局”,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坚持以系统观念全面统筹、协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方面各领域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建系统全面、逻辑紧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习提出:“一定要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11]“坚持系统观念”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推进“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作了全面部署,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总体架构和基本路径。我们党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搭建一套更加系统的治国理政新框架,抓住关键环节、关注重点领域、把握主攻方向,促进战略举措与战略目标相结合,形成全面系统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我们党提出“十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趋势、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方面,全方位回答了如何以系统观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成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行动纲领。

  “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2]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实际作出的战略选择,具有深刻的现实逻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我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智慧。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我们从现实出发,考虑我国所处发展阶段,我国现代化的价值立场、发展特点、发展方式、制度优势等,理解好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逻辑,发展好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全方位、全过程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这项伟大系统工程。

  我国所处发展阶段是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方位。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13]。我们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立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一直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时代方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使命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当前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党的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作出概括,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这些基本特征都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慢慢地发展的阶段,要求我们坚持以系统观念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报告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阶段新特征,指出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任务更艰巨,统筹发展要求更高,这要求我们要有系统观念,从全局和整体出发更加系统全面地推进新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说明,我们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的现代化是发展不平衡且不充分的现代化,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是关系全局的矛盾,要求我们加强系统观念的指引,统筹平衡好各方面的发展,解决好现代化进程中的各项矛盾,更加全面地满足广大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我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确保中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的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我们党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中国式现代化是事关十四亿多人民幸福生活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性,协调好人民的发展利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更平衡与更充分的发展,在实现现代化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立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14]坚持全体人民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遵循。现代化本质上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1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1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作出维护人民整体利益的举措安排,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民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旨在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的共同愿望。从现在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从系统观念出发,兼顾好广大人民的发展利益,利用好我国的人口优势,带领全体人民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胜利。

  实现全面的现代化是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方面提升、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各方面各领域都“强”的国家,是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农业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等于一体的强国。实现各领域全方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加以整体性谋划。从党的八大提出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四个现代化”,到后来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7],再到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四个现代化”调整为现代的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新四个现代化”,不断认识到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是涵盖多方面工作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认为是继“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我们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旨在推动形成一整套紧密相连且相互协调的各领域体制机制的国家制度,运用国家制度管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真正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效能,全方面提高治理能力。

  “并联式”推进现代化是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途径。习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们国家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18]从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与方式看,我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的现代化。实现“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是一项复杂而又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布局、协调推进各领域的发展,积极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挑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层次地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并联式”发展途径,运用系统观念协调兼顾各个“现代化”间的关系,不忽视某一任务,规避发展中的风险与挑战,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弯道超车,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向前。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习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19]。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我们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法宝。正如同志所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20]。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办成了许多大事,取得了许多成就,我们创造了消除五千年来绝对贫困的历史奇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样地,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能创造十四亿人口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奇迹。习指出:“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21]迈向新征程,要坚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的利用体制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凝聚党心军心民心,集合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把各方面智慧凝聚起来,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推动现代化事业发展。“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要坚持系统观念,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画中国式现代化的同心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22],坚持系统观念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法原则,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备极其重大指导意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我们党坚持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既胸怀全局统筹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系统擘画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指明了战略步骤、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对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进行了系统谋划与统筹推进。完整、准确、全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将系统观念贯穿中国式现代化的各方面、全过程,递交新时代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满意答卷。

  根本保证:坚持党总揽全局与协调各方,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做好全面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这项系统工程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党,中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总设计师,勾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只有坚持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化从始至终坚持正确方向,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行稳致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要做好前瞻性思考,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习强调:“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些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些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23]首先,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思考,惟其才能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其次,加强各项工作的关联性,使得系统工程的各项举措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24]。再次,兼顾协调各方利益,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作出具有全局性的判断与决策。最后,充分的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好地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做到全国一盘棋,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重要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协同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做好全局性谋划,促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同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以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证,以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力量,以社会建设提供稳定环境,以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态保障,形成有机整体,共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是有重点的系统,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现代化系统的中心,抓住“牛鼻子”,以经济建设的发展牵动总系统的发展。“四个现代化,集中起来讲就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行。科学技术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25],别的方面的建设要服务于现代化系统的中心。要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每一项建设都是构成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系统工程的子系统,需要坚持以系统观念加以谋划。一是完善经济建设子系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系统观念贯穿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过程,[26]“主要经济体要树立共同体意识,强化系统观念,加强政策信息透明和共享,协调好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力度、节奏,防止世界经济再次探底”[27];二是完善政治建设子系统,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顺应事业发展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加以推进”[28];三是完善文化建设子系统,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四是完善社会建设子系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谋划社会保障事业发展”[29];五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子系统,加强系统治理,提升ECO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增强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30]。

  战略支撑:加强战略性部署,发挥系统整体联动作用。“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绝不能犯战略性错误”[31]。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作出正确战略决策,要坚持把方向、抓大事、谋长远,形成系统工程的战略支撑。同时,重视细化工作思路与政策措施,抓准抓好系统工程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辩证统一关系,实现站位要高与做事要实的统一,在战略指导下制定策略,以策略为战略服务,实现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算好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大账总账”与“小账细账”。

  坚持以系统观念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要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中提升整体效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一方面,要固根基、扬优势。坚持以教育为基础、以科技为关键、以人才为根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实现三者有效互动,发挥整体联动作用,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良性循环和战略性支撑。同时,练好内功,稳固教育基础,站稳脚跟,筑牢人才根基,锻造长板,发扬科技优势,让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优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另一方面,要补短板、强弱项。“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32]。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系统的薄弱环节,实现全面的现代化需要补好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促进“四个现代化”同步实现。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以工补农、工农互促,进而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同时,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

  稳定保障: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维护系统稳定秩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能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3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系统工程,需要防范和化解影响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问题,保证系统工程的稳定性。要以安全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以稳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安全和稳定贯穿现代化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维护好系统工程的稳定秩序,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屏障。

  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34],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全局,增强忧患意识,研判中国式现代化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做好充分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既要防范金融方面的系统性风险,增强政策协同性;还要防范自然方面的风险,避免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也要防范卫生安全方面的风险,做好疫情防控等工作。要积极化解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不为局部的利益牺牲整体的利益,不为一时利益牺牲长远的利益,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理念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系统保持活力。“我们要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面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政党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探索优化方法路径,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为现代化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活力”[35]。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在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新问题新情况与时俱进地探索新理念新思想,不断拓展与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形成把握规律性、彰显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的中国式现代化成果,推动系统工程持续优化。

  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正确的现代化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注入了新鲜活力,彰显出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内在统一、综合协调的辩证关系的智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指导原则。新发展理念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不同方面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提供了指引,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科学判断与实践要求。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要以创新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以协调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以绿色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以开放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解决内外联动发展问题;以共享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各理念的侧重不同,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贯通、有机联系、逻辑严密的理论整体,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先进理论优势。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使之贯穿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促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现代化。

  格局构建:统筹系统内外发展,促进良性互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要“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36],协调好系统整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处理好系统工程中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筹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内部与外部关系的重要路径选择,是掌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主动性的重要决策谋划。要将“内循环”和“外循环”辩证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注重内循环驱动、外循环助推,有效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良性互动。

  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37]。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立足点,是我们党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法宝,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实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独立自主探索出的一条新道路,唯有立足自身,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实现稳步发展。另一方面,“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38]。我国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世界,需要敞开对外开放的大门,促进交流互鉴,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此,我们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增强各国发展动能。同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展世界现代化的选择与途径,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致力于实现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为推进世界现代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我们国家发展环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ZDA004;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梁嘉庆对本文亦有贡献)

  [1][3][33][37]《习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第1版。

  [2]《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2页。

  [4]中央文献研究室:《传(19491976)》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484页。

  [5]:《关于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之三)》,《人民日报》,1957年6月19日,第3版。

  [6]:《关于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之一)》,《人民日报》,1957年6月19日,第1版。

  [9]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460页。

  [10]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第5页。

  [11][13]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

  [12][22]习:《关于〈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大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第2版。

  [14]《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人民日报》,2021年1月12日,第1版。

  [15][35]习:《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线]中央文献研究室:《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6页。

  [18]中央文献研究室:《习关于科学技术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24~25页。

  [19]习:《为建设世界科学技术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线]中央文献研究室:《思想年谱(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223页。

  [21]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第4版。

  [23]《习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02页。

  [24]中央文献研究室:《习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32页。

  [26]《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 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人民日报》,2021年10月23日,第1版。

  [27]习:《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人民日报》,2022年1月18日,第2版。

  [28]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求是》,2022年第4期。

  [29]习:《促进我们国家社会保障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求是》,2022年第8期。

  [30]《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人民日报》,2022年3月6日,第1版。

  [31]习:《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人民日报》,2022年7月1日,第1版。

  [32]习:《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5日,第1版。

  [34]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们国家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人民日报》,2022年5月16日,第1版。

  [36]习:《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16期。

上一篇:【出口控制情报第28期】议员催促疆土安全部查询23家我国公司Meta与阿里云协作遭质询
下一篇:以绿色开放发展理念谋划我国能源安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