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 万钢演讲摘要

来源:乐鱼全站app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4-02-01 05:46:27 点击:1次

  当地时间2023年9月6日,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IAA Mobility专场)在慕尼黑会展中心召开,这是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首次在海外举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在会上发表重要演讲。

  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它指的主要是电力和氢气驱动,具有能源的多样化、驱动的高效化、零排放的特征。使我们道路交互与通行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所以它成为现在汽车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已经没有争论了。

  我们在本世纪参数图片)初的时候,就启动了国家新能源汽车的科技专项。2001年的时候我们明确

  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对于污染的排放、污染排放的防治,是产业新的发展方向。

  在当年制定发展路径的时候我们就提出:电动、混动、和氢能源的汽车,它会是我们逐步发展的方向。经过了十年的研究开发,我们使它逐步地从公共领域进入市场。所以下面这张图你们能够正常的看到,2009年进入市场的时候,差不多用了五年的时间,还是排放在很低的范围内。一直到2015年才突破了产业的市场的1%,2012年的时候,中国启动了第一个产业规划,要集中力量推动产业的发展。到了2019年的时候超过了5%,那么最近到了2022年的时候,我们总的保有量到了一千六百万辆。估计今年,我们会超过2200辆的保有量。

  对于在这里两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一个是节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划,一个是面向2035年的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一直到今年的1月份到6月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是374.7万辆,增长率是44%,市场的渗透率达到了28.3%。估计今年年底的时候,能达到30%左右的市场。

  那么,新一届的中央政府,就提出了面向新能源汽车高水平发展的新的举措。第一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第二是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是推动新能源去拓宽它的市场,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新的政策。

  中国科技协会,它的任务是什么?就组织科学家,对我们实现新的目标要进行研究。我们依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来对整体来做一个估计。所以今天也是跟大家交流,做这个评估的目的,就为了刚才辛部长所说的,政府要将制定一个达到碳排放目标,达到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的,这样一个共性。

  那么我们大家认为,在未来的十几年时间当中,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将是发展的主要方向。我们对研究开发的布局,要有一个估计,要有一个测算。

  我们认为,未来发展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和增程式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将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

  很多朋友会问,为什么你们这么重视插电和增程式的汽车?我想大概从现实和未来两个方向考虑。我们现在的状况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快到2,000万辆,但是它的分布还主要是在东南部,也就是说中国的地图有点像鸟,这个鸟的肚子下面,基本上它发展的很快。但是上边尤其是东北、西北,中国的北部,它的电动汽车发展速度很慢,尽管大家同步推动。

  为什么呢?根本原因一个是地区的气候寒冷。第二个这个地区,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距离很大,一般说起来两三百公里是一个常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去适应它的要求呢?所以我们从实践当中看到,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随着混合动力装有电池的数量的增加,它的能耗在下降。目前插电混合动力和增程混合动力,已经降到了每百公里两升以下。尤其是增程式达到了将近一公升,100公里1公升,这是当前的情况。

  长远怎么办?其实插电式混合动力,在将来燃料电池发动机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它一样能来增加它的行驶距离。尤其是未来燃氢发动机和我们最近在讨论的e-Fuel这样的发动机,一样能作为混合动力去运用。我觉得未来发展趋势可能还是电动插电混动和燃料电池。

  在这里呢,有三项共性的技术需要我们共同的关心,并给予理解支持:第一个就是高效安全的采用动力电池。第二个是新一代新能源汽车的底盘架构以及智能驾驶中,特别是智能汽车与路、与能源和与信息的融合发展。这三项共性技术,实际上对于电动汽车,三类主要的汽车车型都是适用的,它是一个共性发展的技术。

  首先一个,就是高效安全采用动力电池系统。第一步就是要加强全固态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使它早日的能够进入实际市场应用。第二个,同时新型材料动力系统,它主要是能够适应全域化运行的需求。特别是在寒冷地区的应用,高安全性、全气候性和高效的集成技术。与此同时,我们觉得要实现高比能量高安全。全气候的适应,它不仅仅是单个电池

  在电池材料的选择,在电池本身的设计以及整个电池系统的热管理系统,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技术。

  我们还有一个不能忘记的,我们近十年来就开始实施的,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再利用。

  从近十年来运行的电动汽车的电池状态来看,大概有80%以上,是可当作储能电池的再利用。它能够再一次发挥它的价值。

  剩下来呢,我们基本上可以做到98%以上的全程回收再利用。所以中国的电池回收的产业发展的也比较快。

  第二个共性技术,就是新一代的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电动化发展的新趋势上,我们需要新的底盘架构。新的底盘架构,可能主要的方向是Integration,就是集成,电池的性能的集成

  要保持它的高安全性。电池电机驱动,要能够渗入到底盘中间。主动悬架,可能是今后轮毂电机使用的一个前景。

  同时我们,面临着高安全性的,电动转向和电力制动这个方向,这些都是未来自动驾驶的基础性的工作。为此我们还要改变,从过去的分布式智能化芯片地分布,到一个中心计算机和域控制的这样系统地转化。这样的话才能安全地去装载车载的传感器感应系统,能够保障座舱的显示系统。更重要的是实现智能控制系统以及和外部、和云的连接,比如说网联和智能。

  第三个共性技术,就是我们认为智能化的驾驶。不能靠汽车自己装上那么多的探头,因为智能化的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已经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一个汽车。首先全世界3400多万辆的电动汽车,如果我们每一辆汽车按照30千瓦来算的话,它是一个巨大的储能器。它可以为电网的平衡运行来供电,它同时又是一个用能器。可以在波谷的时候、在晚上的时候,为电网来使用它的波谷供电,同时其实汽车交通设施旁边也有很多区域可以安排光伏发电。所以中国的交通部现在正在推动,利用高速公路的边坡来建立光伏发电,来为电动汽车充电。它今后会是一个鼓励汽车双向运行,汽车不光是一个用电器,它也是一个储能器,它对电网的平衡会起到作用。

  第二个就是我们要为汽车的自动驾驶赋予人文驾驶的丰富经验,它需要利用好我们现有的道路基础设施,现有的道路基础实施实际上它自身已经连接成网。每个交通路口都有Video、Camera,它在观察着这个交通路口的实时情况。如果我们把它组成网络,就可以为自动驾驶提供一个超越视距的看法。就像这里你还没有进入路口的时候,这个路口形势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我们有很多山路,现在又建设了很多无线网络,我们为此而研发了智慧的灯杆。它可以沿着山路的部署,使人们知道来往的车辆情况怎么样,这样就保证了未来安全。第三个,就车和信息网络系统的融合,也就是说从道路侧的感知到车辆的感知,以及到区域的云的控制连成一体。甚至于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在云驾驶下面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觉得未来的智能驾驶系统,它可能就是车和能源、和道路、和数据的一个控制的结合。

  下面我想大家可能也都很关心中国怎么看待未来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2022年我们颁布了《氢能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到2035年,明确了氢能将作为一个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一部分,和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有几个关键的动作,首先一个我们要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氢能。因为可再生能源在气候的间接性当中,有的时候上网不容易。但其剩余的电可以支持氢气,构建绿色经济的产业体系。推动氢能从自取一直到运输、到加注、到加注站建设的产业链建设。同时氢能不仅仅是为汽车准备的,它也可以运用到轨道交通上、船运运输上。尤其是在绿色化工,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所以推进绿色氢能的消费,对于我们汽车领域上说起来,商用车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中国现在有3亿5千多万辆车,商用车也就说Buses和Trucks,占了12%左右。但是它们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概占了50%。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首先发展的方向是商务用车。

  第三个我们要加快氢能产业的碳市场建设来研究绿氢碳足迹的核算机制,来推动绿色氢能产业全环节进入国家的碳管理系统,进入碳交易的范畴。为此我们做了一些试验,去年2022年的冬季奥运会我们用了1200多辆氢能大巴,在零下20度的环境当中日夜运行了60天,节省的碳排放2200多吨。现在这1000多辆氢能源汽车正在北京服务于城市交通。另外一个,中国科技部还实现一个新的实验,就是把氢气它叫“氢进万家”。把氢气输送到各个方位,比如说港口的汽车,比如说货运汽车、矿用汽车。综合性的运用,做了一个详细的试验,目前在中国分六个区域,有13000多辆的氢能源汽车。它们在各个领域正在进行广泛地实验,作为加强基础建设。

  我们认为电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它不单单是讲的充电桩、换电站以及氢能汽车的加氢站

  等等方面建设,结果我们这方面还是很有效。北京有43000多辆出租车,这43000多辆出租车采用的是换电,为出租车司机能够节约60%左右的燃料费用。

  同时,我们还要扩大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系统,新能源汽车基础建设还包括了:智能道路、智慧的设施,还包括交通场景的测试和实验。这是一个测试试验的很有意思的技术,也就是说当一个交通路灯杆,它全部失效的时候,汽车还能不能自动的、有序的发展。在这里,这个白色的无人驾驶汽车,它会判断路况,能够判断行人的通行,同时保证安全工作。正是这一个个的场景,为未来的交通智能化奠定基础。

  好多朋友问我,说中国的汽车市场未来在什么地方?中国千人均汽车只不过250多辆,它和德国的现状、和美国现状都差的很远。但是中国的城市汽车已经很多了,我们怎么解决这一个问题?我想现在看起来,利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广大用户的自觉行为,特别是青年人追求的时尚。

  第二个,我们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解决了中国最后的1亿人的脱离贫困问题。农村的发展迅速,农民对于汽车的需求会快速地增加。第三个,如果我们解决了北部的汽车市场需求,解决了它的气候适应性,来减少里程的焦虑的话,我们还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个就是推动公共交通的全面电动化,来实现公共交通的充换电服务设施的建设。

  第五个就是创新商业模式,现在在中国网约车分时租赁这样一个个性化、多样化的社会服务体系,慢慢的变成了人们用车的一种习惯。这个市场很大,它可能也会改变我们汽车产业未来运行的一个商业模式。

上一篇: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半年度报告摘要
下一篇:中国新能源发展成本分析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