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分析

来源:乐鱼全站app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4-04-30 20:09:12 点击:1次

  论文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背景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群是满足国内能源需求此外,论文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进行了重点探究,提出其动力机制包括社会因素产业价值链拉长等内部因素,最后论述了新能源产业集群的演化路径,以期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为新能源集群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优势。现阶段,影响新能源产业集群化的问题大多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动力机制很复杂,对新能源产业的集约化发展从不同角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环境不断被破坏,煤炭和石油等不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面临着枯竭的风险,因而低碳经济理念一经提出就被联合国所重视,同时也是每个国家所着重关注的话题。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深入分析其集群的动力机制,因此,本文从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大的方向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集群动力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对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背景、基本特征和演化路径等内容展开了探讨。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慢慢的变多,截至目前,我国煤炭、电力的消费和生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我国的石油消费量高居全球第一位。现阶段,我国各行业生产仍然以石化资源等不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为主,包括天然气和煤炭等,在所有资源中占比90%,未来石化资源的消耗量还会逐年增加。相关统计结果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2016年的43.6亿吨标准煤上升至2020年的49.7亿吨标准煤。近年来,受到低碳经济理念的持续性影响,新能源利用率一直上升,但上升幅度仍然不容乐观,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保持化石能源消费的刚性增长,新能源仍然难以成为能源消耗中的主流。

  不可再生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是现阶段我国各行业生产主要依赖的资源,在2009年之前我国不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储备量超过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能源储备量,但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被大量消耗,在2009年之后我国能源则主要以进口为主,到2020年我国进口煤数量达3.04亿吨。我国在石油方面则成为净进口国,2020年我国进口的石油为5.42亿吨,我国进口石油的占比高达73.54%。现阶段,我国天然气也主要依靠进口,因此,我国能源的紧缺和需求的增加使得新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成为我国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

  我国对低碳经济理念的认知要远远晚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认知,由于我国的生产和发展主要依靠石化能源等不可再生能源,因此,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于世界前列。同时,由于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起步较晚,如果未有效实行节能减排措施,则会大大提高我国的能源消费量。根据荷兰环境评估署数据,2019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7%,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国家。为响应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理念的基本要求,我国需要加快节能减排的步伐,尽可能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大对新能源开发技术的资金投入力度,满足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因此,集群化发展是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需求。

  第一,新能源产业集群以政府为依托。自我国倡导低碳经济以来,政府就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各个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特点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了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政府部门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引入了适合当地的外来经济主体,以便于推进当地新能源经济的发展。在政府的帮扶下,新能源企业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和补充,并通过对引进企业的管理从而实现新能源企业的集群效应。

  第二,新能源产业高度依靠相关联产业的发展。现阶段,新能源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为利润空间的扩大,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新能源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拉长新能源价值链和丰富新能源产业链,这是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又一个主要特点,完整的新能源价值链和产业链能够提高新能源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且有利于缩短企业之间联系的时间,在提高新能源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以高度发达的地方网络为依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被运用在经济发展工作当中,并形成了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信息化经济发展模式,当地政府也依托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对新能源产业的集约化管理。产品的运输是新能源产品得到广泛运用的关键环节,因此,运输成本则是影响新能源企业利润空间的主要因素,如果新能源企业以地方网络为依托则可以大大减少新能源产品的运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可运输性。与此同时,政府依托“互联网+”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积极鼓励新能源企业大胆地创新与发展新能源产品的运输方式,并为新的新能源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范本,为促进新能源产业聚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以上3种特点可以总结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具体定义:各种新能源企业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集中在同一个区域并在同一时间开展相关业务活动和交流,借助互联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后的企业管理制度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从而达到保护能源安全的目的,促进传统企业的转型与升级,实现创新型新能源企业的有效集聚。

  低碳经济背景下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集群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新能源产业中的深入应用,新能源会逐渐向高效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和优化。发达国家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的高效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新能源企业的内部因素,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也是新能源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深入分析其动力机制。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动力机制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并对这两个大方面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细化整理和分析。

  工业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使得煤炭等化石能源接近枯竭,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燃烧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破坏了臭氧层,导致全球温度迅速升高。由此可见,工业时代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导致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是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由于化石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近年来,能源的枯竭与人类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此,新能源的开发是解决不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紧张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重要方式。新能源的开发是推动人类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解决途径。新能源产业集群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市场的各种经济现象、地理位置、人们的经济行为等内容都会影响新能源产业聚集的形成和发展。新能源产业集聚一般都是由某种传统行业发展而来的,因此,社会关系是影响新能源产业集群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的开发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全球范围内关注的重点内容,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温室效应等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理念,各国政府针对经济发展内容和产业结构进行干预和调整。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通过《京都议定书》,即人类第一部限制各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法案。我国为了响应低碳经济理念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先后制定了《节约能源法》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为新能源产业集群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各地政府也针对新能源产业集群出台了相关政策,为其提供充足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同时也为吸引优秀的企业集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促进传统企业的转型与升级,并向信息化、科学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促进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因此,政治因素是驱动我国新能源产业集聚的外在因素之一。

  具体来说,针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新能源技术的进步,各地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得新能源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在2013年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新能源企业的补贴力度,促使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与上年相比增长了37.6%,同时,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也迅速增加。这表明在政府的支持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能源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我国现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能源企业实现自我发展和进步的实际需求,基于此,各地政府要结合本地新能源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并积极引导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形成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优化市场经济结构,促进新能源企业发展,提高新能源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新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贯彻可持续发展总战略,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新能源具有较强的可运输性,产品对运输条件要求不高且具有运输成本低等优势,是提高新能源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的因素,有助于提高新能源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新能源产品可以进行长时间和长距离的运输,借助新能源产品的运输将各个新能源企业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产业聚集。但如果新能源产品不能进行长时间的运输,则企业的运营只能依靠短距离的市场消费来维持,因此,不利于产业的集聚和集约化发展。

  新能源产品在具有可运输性的前提下还需要节约运输成本,反之如果某种新能源产品的运输成本较高导致市场竞争力降低,运输成本的提高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利润空间,无法进一步扩大市场,从而使得新能源无法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例如,光伏作为现阶段应用范围广泛的新能源产品,就同时具备运输成本低和可运输性强两种优势。目前,我国的光伏能源可以远销国外,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促进与国外的经济交流;另一方面说明我国产业集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受劳动力缺乏和工人成本不断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出口形势和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在我国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基础设施高度发展的影响下,我国新能源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得到了提升,由此可见,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发展和完善是降低新能源产品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也是提升我国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必要需求。

  产业价值链是扩大新能源企业整体经济利润空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内在驱动因素。在一个新能源企业中如果所涉及的业务类型越多则产业价值链就越长,这就使得整个生产工作被细化为不同的精细化环节,被分解后的生产环节就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性,每个环节中劳动力的分工更加明确,生产环节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整合新能源企业中的有效资源,从而将企业连接为一个新能源产业集群[2]。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产业集群不是范围越大越好,也不是靠企业的数量取胜,而是依靠产业集群的质量取胜。集群的质量和适合的条件指的是企业各个环节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脱离整体单独存在的,企业内部的每个生产环节都需要与前后企业的连接环节相适应,整体的发展和促进才是优质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具体体现。

  技术是影响新能源产业聚集的关键因素,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企业发展的活力源泉,基于此,本文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集群的演化路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演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政府或者其他方式将传统企业引入新能源产业园区中,随后引进新能源研发技术相关企业并促进二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园区科研所,并鼓励各企业积极参与技术讨论与交流,重点建立创新技术联盟。与此同时,要注重对先进的技术的引入工作,及时实现技术的升级与转化,如果企业在引进相关研发技术后无法实现技术的吸收和升级,则代表该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特定的要求。对此,为实现技术引进效果的最优化,需要引进与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技术,打开市场,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新技术引进后综合分析园区内所有新能源企业应用技术的共性并建立技术创新交流平台,为新能源产业集群内的公司可以提供先进的新能源研发技术,带领企业将技术应用在实际生产环节当中,实现技术与实践的融合,提高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集群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为促进新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与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综合分析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认识到政治因素、社会因素、产业价值链和运输成本对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作者:宋晓婷。本文转自《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内容不做商用,仅用于信息传播,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电动车智能充电设计及研究
下一篇:【48812】OFweek新能源轿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