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 : 能源革命意悠远(战略)

来源:荣誉    发布时间:2023-12-08 12:02:45 点击:1次

  回首来路,党在经济领域从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转变发展方式,再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发展理念、经济新常态;在能源领域从开始重视能源、开发能源,到提倡节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能源革命、“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新内涵不断丰富、新理念不断涌现、新目标越来越清晰。

  在经济政策方面,改革开放伊始,党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变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经济发展随之步入正轨。对能源行业而言,到2000年前的20年,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得到了大发展。期间,节能也得到了充分重视,一个成果就是以能源增长翻一番支撑了国民经济增长翻两番。

  到本世纪初,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明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引导经济良性发展。期间,还是出现了以较高的能源投入来满足快速地增长的经济需求的问题,以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甚至超过1的情况。

  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即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明确要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重发展质量和生态环境等问题。

  这期间,对于能源行业最重要的事件就是,2014年中央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这是我党首次提出能源革命的论断,这是立体的、有深度的概念,意义重大而深远——人类要追求更好的文明形态和生活,不能靠简单的数量积累、规模扩张。

  文明的重要基础是能源。人类由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基础就是化石能源的广泛应用。与200多年前的那一轮能源革命相比,党中央近年提出的能源革命,将推动我们从工业文明走向新的生态文明,并提供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基础——能源结构逐步从以化石能源为主,走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当前非化石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各方面的进步,也使得新的能源革命变成可能。

  我们需要从人类文明形态进步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次能源革命:能源从刀耕火种到化石能源,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化石能源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是历史的大功臣,但是在推动工业文明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气候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现在从煤炭、石油时代进入非化石能源时代,又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且是根本性的进步,因为它不会排放二氧化碳,对污染物减排、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都有重要意义。

  随后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可以看作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2015年,在中美两国元首带头发声明的基础上,各国提出国家自主贡献(NDC)后达成了《巴黎协定》。但这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一定要做出的最低限度行动,还不足以抑制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幅度,所以还要进一步行动起来。于是,中国在2020年主动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带头往又前走了一步。

  能源革命确定了未来方向,但是要到什么程度?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具体、定量的要求,决定了能源革命革多少、革到什么深度等内容。由此,能源革命的规划、目标、路径已然清晰,现在二三十岁的有志青年,可以投身能源革命这个伟大事业,到他们六七十岁的时候,恰好能够实现“双碳”目标。

  当下需要澄清人们对低碳与安全的误解。认为碳就是能源,这是过去的惯性思维。正确的认知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的是能源,并不是特别需要污染物、温室气体。低碳的新能源是国家可以自主掌控的能源,不像石油、天然气存在对外依存度的问题。低碳发展和能源安全的矛盾是个伪命题,二者可以并行不悖。

  从近期来看,低碳发展的同时,能源供给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还要增加,“十四五”期间,还要增加约2%的供给。从长久来看,在能源低碳转型的过程中,能源系统会变得更健康更安全,能源的环境安全、气候安全和独立性都会得到提升。

  面向未来,在“双碳”道路上,中国不可能走“自然达峰”这条路,需要直接走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方向,需要能源系统发生根本性变化。

  统筹来看,碳中和的抓手最重要的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节能提效”,这是全球和中国降碳的首要措施,必须推进建筑、交通、工业、电力等行业的节能改造;二是在能源结构中,要降低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比例,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核能);三是增加碳汇、鼓励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碳移除和碳利用技术;四是把碳交易、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基金、碳中和促进法等作为引导碳减排的政策工具。

  一是要明确碳达峰不能冲高峰。现在全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大概是100亿吨,未来10年估计在105亿~110亿吨。目前还做不到绝对量的达峰,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二氧化碳排放绝对量还要增长一段时间,我们一定要要努力通过不断降低碳排放强度(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来实现目标,如果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量高于GDP的增长,就可以逐步达峰。

  实现碳中和并不是特别容易,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周期普遍经历了45~70年,中国则承诺用30年时间,这表明了我们的责任感,但也代表着只有更有力度的减排、付出不同寻常的努力,才能实现碳中和。要想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十四五”必须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以较低的能源弹性系数(≤0.4),满足每年大约2%的能源增长。

  二是“双碳”目标要基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进步,基于国际经验,基于国情。考虑到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我们处在工业化还没完成、化石能源占比还比较高的阶段,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化石能源减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发展还不能戛然而止。因此就需要时间让化石能源不再增长、依靠非化石能源增长来替代,合理减排的步骤是先降低碳减排强度,而不是绝对量。

  节能很重要,能源系统首先应追求能效。在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下,节能提效也是减排的主力。中国将能源强度列入了考核指标,近年来有所进步,但还不够。2020年中国的能源强度(单位GDP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比2010年的2倍有进步,但仍然是OECD国家能源强度的2.7倍。如果能够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能源强度,就意味同样单位的GDP,消耗的能源可以减少30%,全年可以节约大约10亿吨标准煤。所以,节能提效是中国能源战略之首,是绿色低碳的第一能源,是国家能源供需安全和环境安全的要素。

  三是要调整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这意味着不会轻轻松松实现,而是需要花大力气,这不仅是能源结构中哪个能源多一点、哪个能源少一点的问题。

  中央最近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特别是电力系统,与以新能源(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非常不同。要完成这样一个系统的转变,难题就是后者如何提供稳定高质量的电力供应,答案是需要一些时间去解决新系统与灵活性资源、储能的结合问题。现在整个电力行业都在深入思考,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时间、技术和投资,因此提供稳定的预期、引导投资进入同样重要。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产业结构最突出的问题是高耗能产业比例太大。很多研究机构都认为,高耗能产业虽然是重要产业部门,但总量不能再增长。实际上,如果总产量不再提高,单位产量的能耗通过技术进步、改善管理也会下降。比如吨钢煤耗,即使没有大的技术进步,仅靠改善管理、数字化技术应用,每年就可以降低0.5%。

  产业调整不是不发展,不是影响发展,而是决策发展什么、不发展什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聚力新基建建设,这才是进步;总是抱着老的高耗能产业,不仅不能带动国家进步,而且会带来能源系统和技术落后、社会创新乏力、新发展理念不落地、低效投资等风险。一个国家需要进步,才能走在世界前列,就像人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得有质量、有尊严、有前途。图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我国“双碳”战略及路径的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要保持战略定力2020年9月22日,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向世界宣告了绿色转型的决心和雄心,也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发展模式开始落幕,新的发展范式的兴起,将创造人类新的现代化模式,为中国和世界带来

  我国“双碳”战略及路径的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要保持战略定力2020年9月22日,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向世界宣告了绿色转型的决心和雄心,也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发展模式开始落幕,新的发展范式的兴起,将创造人类新的现代化模式,为中国和世界带来

  “双碳”目标的提出宣告了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和雄心,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发展模式开始落幕,新的发展范式兴起,将创造人类新的现代化模式,为我国和世界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繁荣。节能提效是第一能源世界能源在转型,节能、提效是共同取向,提高能效是一个先进的能源体系追求的基本目标。节

  杜祥琬院士强调,农村能源革命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协同起来,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基于农村能源革命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范式和实施路径。在我国推进能源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进程中,农村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农村能源清洁发展可有效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动

  6月能源杂志发表《激辩大基地》一文,提出了如何发展我国风光能源的重大问题。(来源:能源新媒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相关阅读:深度报道激辩大基地大基地的思路是“以建设大型风光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煤电为支撑,以特高压线路外送,外送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这是“集

  “通过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加快推动技术进步和发展转型,可实现高质量碳达峰和如期碳中和。”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与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报社联合举办的“科技创新产业支撑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题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杜祥琬30日表示,中国经济社会完成低碳转型“挑战最艰巨”。在当天举办的2023林草碳汇创新国际论坛上,杜祥琬就中国如何实现“双碳”目标分享观点。他表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正深刻影响全球的价值体。以“双碳”目标驱动中国实现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5月25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布《关于公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首届荣誉会士、会士名单的通知》。江亿、杜祥琬、倪维斗、等48人被授予荣誉会士称号,王浩等45人被授予会士称号。关于公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首届荣誉会士、会士名单的通知学会各分支机构、全国各级环境科学学会及相关

  节能与低碳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双碳”目标的提出宣告了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和雄心,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发展模式开始落幕,新的发展范式兴起,将创造人类新的现代化模式,为中国和世界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繁荣。节能提效是第一能源世界能源在转型,节能、提效是共

  导读:杜祥琬院士表示,要积极提高生物质能的战略地位,提高对生物质能的认识,做好生物质能基础性工作,在政策扶持下,积极发展技术,降本增效,创新产业模式,将分散的生物质能和有集中度的工业加工手段相结合,积极发展生物质能。4月17日,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有机固废资源(能源

  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持续推动节能提效。“把节能提效放在能源战略之首,将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要素。”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近日在2023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上指出,务实推进节能提效工作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

  2023年11月29日-11月30日,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构建全球互信稳定供应链”为主题的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召开。大会由广东省能源局、汕头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和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主办,汕头市风能协会、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华能集

  通过主题教育学习心得、贯彻落实习考察黑龙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心组学习,本人在学深悟透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有新提高,在融会贯通习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上有新加强,我将在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国资央企重点难点问题上努力做到有

  把握“三农”发展特点推动农村能源革命——访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所副所长黄碧斌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场农村能源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推动农村能源革命,加大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力度,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任务,促进农村产业提档升级、拉动产业链延伸,支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面向“双碳”目标

  11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中国能源革命促进项目”环评文件的公示。本框架根据现有有限的项目信息对各子项目涉及利益相关方进行了初步识别。受项目影响方主要包括两大类:a)受技术援助子项目研究本身的影响,主要为现场调查的咨询研究人员;b)受技术援助子项目研究成果等后续活动的影响,主要包括

  能源革命当中氢能和储能是亲密的伴侣,氢能和电是二次能源的绝配。——原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副主任徐锭明2023年11月2日,SNEC金融峰会——储能氢能产业发展新路径与投融资在上海顺利召开,本场论坛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共同讨论在储能氢能大发展之际金融的机遇和如何为储能氢能产业发

  按一流总部建设要求,10月31日,国家电投举办第十期信干成大讲堂,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管晓宏作《氢赋能零碳智慧能源系统与能源革命》专题授课。国家电投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直属党委书记栗宝卿主持并讲话,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陈维义,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丰出席。管晓

  “绿色产业法案”旨在使法国成为欧洲绿色产业的领导者。它以围绕四个优先事项的15项措施为基础,通过动员公共和私人参与者、鼓励技术创新和现有产业的生态转型,该法案代表了该国再工业化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一步。以锂电池为代表的中国绿色产业企业也正在将发展目光投向法国,主动布局供应链,加速海

  专家学者和国网公司系统有关单位负责人热议《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丁磊:《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是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生动实践。作为国内外第一部关于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著作,本书的出版发行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能源发展作出系统全面部署,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新时期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也是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法与路径。新型能源体系具有“四新一强”特征综合各方面研究和认识,新型能源体系至少具有“

  发挥生物质能潜力扎实推进农村能源转型——访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兼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作者:王睿佳)我国生物质能蕴藏量巨大,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农村能源革命、实现农村能源转型的良好动能。那么

  9月7日,能源安全与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会议由山西省能源局、中煤集团、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以“筑根基更清洁向智能”为主题,聚焦煤炭产业绿色、智能、安全发展,共同探讨煤炭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进一步夯实能源安全生产基础,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借鉴

  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成都市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成办发〔2022〕36号)等文件精神,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起草了《成都市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推动全球能源结构持续变革苗中泉(国网能源研究院)2013年9月和10月,习先后向全球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过去十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施过程中,以中国为中心的跨国能源合作一直是其重要基石之

  关于我市节能降耗工作情况的报告市能源局局长王力平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我市节能降耗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2022年节能降耗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国家、省能耗双控核算原则,2022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3.75%,优于全省中等水准,超额完成2022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4%

  “双碳”目标的提出宣告了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和雄心,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发展模式开始落幕,新的发展范式兴起,将创造人类新的现代化模式,为我国和世界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繁荣。节能提效是第一能源世界能源在转型,节能、提效是共同取向,提高能效是一个先进的能源体系追求的基本目标。节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8月25日,八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优化建材行业能源结构,推动实施清洁能源替代。优先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等措施,有序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玻璃、陶瓷、玻璃纤维等行业深度治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贵州省能源局关于2021年省本级煤矿安全生产投入项目清算的公示,公示时间:2023年7月31日至2023年8月5日。详情如下:省能源局关于2021年省本级煤矿安全生产投入项目清算的公示按照《省能源局省财政厅印发关于支持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投入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黔能源煤安〔2020〕62号

  近日,浙江嘉兴尖山全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内,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259千瓦的屋顶光伏正式并网。截至目前,嘉兴海宁全域新能源总并网容量突破100万千瓦,预计每年生产绿电超过13亿度。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持续抓紧抓

  编者按《能源新版图》讲述了目前新的世界能源版图,重点讲述了美国、俄罗斯、中国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能源版图,还探讨了新能源发展前景以及国家间既相互对抗又相互合作的新常态,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杰作。本期邀请国网能源院苗中泉、张富强、刘龙珠等同志分享对本书的阅读心得。全球能源新版图的重组逻

  针对投资新能源行业,牧原股份证券部回应称,当前生猪养殖与屠宰业务的猪舍及屠宰厂屋顶面积,较适合屋顶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的拓展与普及,公司成立新能源公司进行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优化内部能源结构。目前新能源光伏项目正在根据规划有序建设,光伏项目有利于降低养殖、屠宰过程中的用电成本。

  生物质发电是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乃至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有力支撑。“当前,我国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主要以发电为主。生物质发电作为绿色能源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置城乡有机废弃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县域能源结构升级、

上一篇:用责任和坚守书写国家能源安全生产新答卷
下一篇:河南能源焦煤公司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以数字化赋能安全高效生产